華僑大學工學院研究生招生

華僑大學考研/保研免費資源:

華僑大學工學院研究生招生專業(yè)

專業(yè)課資料

華僑大學優(yōu)惠價原價選擇
加入購物車立即購買
華僑大學學姐
為你答疑,送資源

【21/22考研群,請加入】

華僑大學工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shù)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yè)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工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華僑大學工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yè)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華僑大學工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華僑大學工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jīng)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jīng)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chǎn)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華僑大學工學院研究生招生
華僑大學工學院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qū)城華北路269號
電話:0595-22692052 
郵編:362021
工學院院長室
 
0595-22693684
 
 
 
工學院書記室
 
0595-22693503
 
 
 
工學院副院長室(1)
 
0595-22692052
 
 
 
工學院副院長室(2)
 
0595-22693777
 
 
 
工學院辦公室
 
0595-22690103
 
 
 
工學院教務室
 
0595-22694169
 
 
 
工學院團委(1)
 
0595-22693576
 
 
 
工學院團委(2)
 
0595-22692080
 
 
 
工學院實驗中心
 
0595-22692477
 
 
 
工學院物理實驗室
 
0595-22693570
 
 
工學院是為服務地方經(jīng)濟建設、優(yōu)化學科布局成立的工科學院。秉承高起點、高標準、不斷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理念,以“崇德尚信、術(shù)業(yè)專攻”為學院院訓。所設立的物聯(lián)網(wǎng)工程,信息工程(移動通信技術(shù)方向)和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三個專業(yè)緊密結(jié)合了海峽西岸優(yōu)勢產(chǎn)業(yè)移動通信技術(shù)、新興產(chǎn)業(yè)光伏和半導體照明工程以及正在興起的物聯(lián)網(wǎng)產(chǎn)業(yè)、人工智能產(chǎn)業(yè)等,力爭打造全省聞名、全國知名的特色專業(yè)。生源面向海內(nèi)外和港澳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業(yè)能力,綜合素質(zhì)高、動手能力強,適應未來社會和未來科技發(fā)展需要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學院擁有“工業(yè)智能化技術(shù)與系統(tǒng)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物聯(lián)網(wǎng)云計算福建省科技創(chuàng)新平臺“兩個省級科研平臺,設有華僑大學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shù)應用研究所、華僑大學信息安全技術(shù)研究中心,以及福建省大學生省級示范基地“雷克光微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學院共有基礎實驗室、單片機實驗室、高頻通信實驗室、微波通信實驗室、檢測實驗室、通用機房、物聯(lián)網(wǎng)實驗室、高清視頻實驗室、工程光學與現(xiàn)代光源實驗室、激光與光纖傳感器實驗室、光電信息檢測實驗室、三創(chuàng)實驗室1、三創(chuàng)實驗室2、三創(chuàng)實驗室3等十四個實驗室.
 
學院已同鯉城區(qū)政府共建產(chǎn)學研合作平臺,和企業(yè)共建華大光微研究院、華大澤仕通通信技術(shù)研究院、華大宏泰科技智慧安防研發(fā)中心。學院大樓按具有物聯(lián)網(wǎng)特色的“智慧工學院”來布局,與企業(yè)共同建設高端教學和科研實驗室,有力地推進學院三個專業(yè)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yǎng)和科學研究再上新的臺階。
 
地 址: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大道668號 
郵編:361021 
電 話:0592-6162300
化工學院基于1964年成立的化工系,1998年7月3日由化工與生化工程系、應用化學系和材料物理化學研究所合并成立化工學院,2000年9月8日原化工學院更名為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08年6月16日由化工與制藥工程系、生物工程與技術(shù)系和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系成立新的化工學院?,F(xiàn)下設化工與制藥工程系、生物工程與技術(shù)系、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系和園藝系。
目前學院擁有一個國家一級博士授權(quán)點:化學工程與技術(shù)(下設生物化工、生物材料化工、化學工程與工藝及環(huán)境化工四個博士研究方向;化學工程、化學工藝、生物化工、應用化學、工業(yè)催化、制藥工程六個碩士研究方向);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化學工程與技術(shù);一個一級碩士授權(quán)點: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下設環(huán)境監(jiān)測與評價、水處理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三個研究方向);二個二級碩士點: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一個國務院僑辦重點學科:生物化工。一個工程碩士領域:化學工程。八個本科專業(yè):化學工程與工藝、制藥工程、生物工程、生物技術(shù)、園藝、環(huán)境工程、環(huán)境科學、環(huán)境生態(tài)工程?;瘜W工程與技術(shù)一級學科是福建省特色重點學科和福建省重點學科,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為福建省高等學校服務產(chǎn)業(yè)特色專業(yè)。
學院擁有福建省生物化工技術(shù)重點實驗室、化學生物學與分子工程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福建省工業(yè)廢水生化處理工程技術(shù)研究中心、廈門市海洋生物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技術(shù)研究中心、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基礎化學化工實驗中心”以及“新一代物質(zhì)轉(zhuǎn)化研究所”等10個校、院級研究機構(gòu)。
學院匯聚了一批學緣結(jié)構(gòu)合理、教學經(jīng)驗豐富、具有科研潛力的教學科研人員,現(xiàn)有教職工117人,其中專任教師93人,教授23人,副教授26人,博士生導師13人。擁有一批具有較高學術(shù)聲譽的領軍人才,其中雙聘院士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福建省“百人計劃”2人,福建省“外專百人計劃”2人,國家高端外國專家1人,廈門市雙百計劃1人。
學院面向全國和境外招生,面向境內(nèi)通過全國高考本科一批或提前批招生,面向境外通過兩校(與暨南大學)聯(lián)招、參加教育部的全國聯(lián)招或單獨招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約1600人,其中本科生約1400人,碩士生約200人,博士生29人。
學院緊密結(jié)合國家和海峽西岸經(jīng)濟區(qū)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重大需求開展創(chuàng)新研究,成果顯著,5年來共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峽聯(lián)合重點項目、面上項目,及國家海洋公益性行業(yè)科研專項項目等國家級項目39項;高校博士點基金博導項目、福建省重大、重點、自然科學基金等省部級課題70余項;服務地方企事業(yè)合作橫向課題50余項;廳級、校級及其它各類科研項目100余項;累計科研經(jīng)費5000多萬元;發(fā)表的論文被SCI、EI收錄200余篇;申請中國發(fā)明專利獲授權(quán)60余項;獲福建省、廈門市及泉州市科學技術(shù)獎近10項。
學院的國際交流不僅包括與國(境)外高校合作辦學、互派交換生,邀請專家來訪交流合作,派出教師參加學科主流國際會議、到國外名校訪學進修等,目前學院還致力于組建中外聯(lián)合實驗室、申報中外合作項目等工作。2013年學院與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簽署合作交流協(xié)議,開展生物教育合作;泰國農(nóng)業(yè)大學、臺灣聯(lián)合大學、中原大學來訪開展教學與科研合作交流。連續(xù)兩年邀請美國三院院士哈佛大學David Weitz教授來訪講學并頒發(fā)榮譽教授證書,近五年來累計邀請美國科學院、工程院、藝術(shù)與科學學院院士、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法國國家藥學科學院院士、捷克科學院院士、華盛頓大學波音教授等20余名國(境)外專家來訪講學交流。近五年來派出學院骨干教師連續(xù)參加美國化學工程師協(xié)會(AIChE)年會、國際化工與過程工程大會(CHISA)、美國化學學會(ACS)年會、世界生物材料大會(WBC)等國際主流會議并做口頭報告或邀請報告等20余人次,與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密西根大學、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佐治亞理工學院、MD安德森癌癥中心,加拿大滑鐵盧大學、拉瓦爾大學,瑞典于默奧大學及瑞士農(nóng)科院等成功建立了良好的國際合作交流關系。
化工學院的辦學定位為扎根廈門,立足福建,同時面向海內(nèi)外,打造為省內(nèi)一流,國內(nèi)外有一定影響力,具有本、碩、博三個層次的人才培養(yǎng)以及博士后研究的教學研究性學院。
在新的發(fā)展時期,學院將秉承和實踐“科學、民主、拼搏、創(chuàng)新”的理念,勵精圖治,團結(jié)奮斗,不斷提高教學、科研、管理水平和人才培養(yǎng)水平,實現(xiàn)“科學建院,民主治院,拼搏興院,創(chuàng)新強院”,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做出更大的貢獻。


  姓名:莊銘杰  
  性別:男  
  職稱:教授 
  學院:工學院
  研究方向:智能天線、分集技術(shù)、移動信道仿真、CDMA、OFDM、MIMO、空時碼以及UWB等無線通信技術(shù)和通信系統(tǒng)的研究

  【個人簡介】

  男,漢族,1964年9月出生于福建省惠安縣,教授,博士(后),碩士生導師?,F(xiàn)任華僑大學工學院副院長,國家權(quán)威學術(shù)期刊《電波科學學報》的特邀審稿專家,IEEE會員,廈門市通信學會會員。

  1982.9—1986.7復旦大學電子工程系無線電電子學專業(yè)本科學習,2001年9月至2005年8月廈門大學物理機電工程學院博士學位學習,博士畢業(yè)論文題目為《基于STBC-MIMO的多天線選擇及其系統(tǒng)性能的理論研究》。2006年9月至2008年12月在南京理工大學電光學院從事電子科學技術(shù)學科方向的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是現(xiàn)代移動通信技術(shù)。1986年8月大學畢業(yè)分配到原集美航海學院電氣工程系、通信導航系統(tǒng)和航海系的船舶通信導航專業(yè)任教,1998年至2011年在集美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通信工程專業(yè)任教。

  在教學方面,長期承擔本科教學任務,主講《電磁場與電磁波》等11門課程,現(xiàn)已指導近80個畢業(yè)論文。主持校級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項目二項。是《天線與電波傳播》和《電磁場與電磁波》合格課程的負責人,《電磁場與電磁波》課程校級精品立項負責人。負責開發(fā)課件《電磁場與電磁波》與《電磁場與微波技術(shù)基礎》獲集美大學第四、二屆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應用獎二、三等獎。負責的“電磁場與波”課程的教學實踐與創(chuàng)新總結(jié)”獲集美大學2011年教學成果二等獎。是2011年福建省“十二五”教育改革試點項目通信工程專業(yè)卓越工程師、2008年校級“通信工程特色專業(yè)”建設項目和2010年集美大學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電子信息類專業(yè)工程應用性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的負責人。主編《天線與電波》等三本講義,撰寫的學術(shù)性教學研究論文“蒙特卡洛仿真在移動通信中的應用研究”、“移動通信中無線信道特性的研究”等4篇,論文的結(jié)果和方法已在《電磁場與電磁波》、《電磁場與微波技術(shù)基礎》、《擴頻通信》、《移動通信》等課程和學生畢業(yè)論文被廣泛應用。

  在科研究方面,已主持包括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基于波束形成和天線選擇的MIMO-STBC系統(tǒng)研究”的省廳級的科研項目11項,參加項目8項,已撰寫和發(fā)表學術(shù)性論文五十余篇,其中核心刊物以上學術(shù)論文近三十篇,以第一作者在國際專業(yè)學術(shù)研討會宣讀并發(fā)表論文十篇,這些論文中有二十幾篇次論文被SCI、EI和ISTP收錄。從已查到資料看,這些論文的研究成果多次被國內(nèi)碩士論文、博士論文和正式出版期刊學術(shù)論文引用。

  在管理方面,在擔任集美大學信息工程學院主管教學副院長期間,規(guī)范了該學院日常教學工作和學生畢業(yè)論文(設計)過程的質(zhì)量監(jiān)控,為2007年集美大學順利通過教育部教學水平評估打下良好的基礎。四年任職期間,在狠抓學院教學質(zhì)量的同時,也非常注重實效,為了提高學院的學科建設和課程建設,組織教研室老師認真學習教育部2007年的一號文件,鼓勵各教研室教師申報教學成果獎、合格和精品課程立項建設、教改項目的立項、優(yōu)秀教學團隊、特色專業(yè)、教學名師、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現(xiàn)代多媒體課件制作競賽、青年教師業(yè)務競賽等等,使該學院在教學質(zhì)量工程的建設上和數(shù)量上得到了飛躍式的提升。

  【學術(shù)經(jīng)歷】

  1982.9——1986.7 復旦大學電子工程系無線電電子學專業(yè)本科生,獲理學士

  1988.9——1989.7 上海海事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進修碩士研究生課程.

  2000.2——2001.1 廈門大學通信工程系和物理系進修碩士研究生課程。

  2001.9——2005.8 廈門大學物理與機電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博士畢業(yè)論文題目為《基于STBC-MIMO的多天線選擇及其系統(tǒng)性能的理論研究》。

  2006.7——2008.12 2006-2008南京理工大學電光學院從事電子科學技術(shù)學科方向的博士后研究,研究內(nèi)容是現(xiàn)代移動通信技術(shù)。

  【研究領域】

  從事智能天線、分集技術(shù)、移動信道仿真、CDMA、OFDM、MIMO、空時碼以及UWB等無線通信技術(shù)和通信系統(tǒng)的研究。差分GPS的精度研究。新型材料的小天線設計。

  【學術(shù)成就】

  已在國內(nèi)多種學術(shù)期刊上以及國內(nèi)外會議上發(fā)表論文五十二篇,核心以上論文近四十一篇,其中一級以上的學術(shù)論文二十六篇,三大檢索收錄論文達二十二篇,以第一作者在三大檢索收錄論文十五篇。

  論文“多發(fā)射天線選擇的無線信道序統(tǒng)計特性研究”獲第六屆廈門市自然科學優(yōu)秀學術(shù)論文評選二等獎。

  【學術(shù)兼職】

  1.《集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編委。

  2.《電波科學學報》和《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學報》特邀審稿專家。

  3.2010年成功地組織和協(xié)辦國際自動化測試與儀器儀表學術(shù)會議(ISTAI)。

  4.第二、四屆國際防偽、安全、識別學術(shù)會議(ASID)學術(shù)委員會成員。

  【科研項目】

  主持省市廳級、橫向和校級11項,參加8項。主要有:

  1.福建省自然基金計劃資助項目(2009J01292):多天線UHF-RFID系統(tǒng)的性能研究(項目負責人,2009-2011,在研)。

  2.福建省自然基金計劃資助項目(A0710017):基于波束形成和天線選擇的MIMO-STBC系統(tǒng)研究(項目負責人,2007-2009)。

  3.福建省自然基金計劃資助項目(A0440002):OFDM-MIMO-STC技術(shù)在4G寬帶高速數(shù)字移動通信中的應用研究(項目負責人,2004-2006)。

  4.福建省教育廳基金項目(JA08142):基于空時編碼的多天線選擇系統(tǒng)性能優(yōu)化的理論研究(項目負責人,2008-2010)。

  5.福建省教育廳基金項目(JB07133):基于空時編碼的UWB-MIMO系統(tǒng)的性能研究(項目負責人,2007-2009)。

  6.福建省教育廳基金項目(JA03130):基于正交空時組碼的MIMO系統(tǒng)之天線子集選擇和發(fā)射功率分配研究(項目負責人,2003-2005)。

  【講授課程】

  本科課程:CDMA擴頻通信技術(shù),移動通信,信息論基礎,通信原理,信號與系統(tǒng),電磁場與電磁波,天線與電波傳播,微波技術(shù)基礎,電路理論,電子線路(線性與非線性),數(shù)字邏輯電路與設計,數(shù)據(jù)結(jié)構(gòu)與軟件工程,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接口技術(shù),數(shù)字信號處理,計算機網(wǎng)絡與通信,雷達技術(shù),GPS技術(shù)等課程。

  研究生課程:現(xiàn)代信號處理。

  【代表性論著】

  參加譯著一部,講義和實驗指導書三部。

  1. W.H. Tranter,K. S. S.,Theodore S. R.,Kurt L. Kosbar , 肖明波,楊光松等譯,莊銘杰等參加。通信系統(tǒng)仿真原理與無線應用,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5,6月。

    2.莊銘杰等,電磁場與微波技術(shù)基礎實驗指導書,講義。

    3.莊銘杰,電波與天線,講義。

    4.莊銘杰,矢量分析和電波與天線習題集,講義。

    發(fā)表的學術(shù)性論文:

  1.Mingjie Zhuang(莊銘杰), Donghui Guo, Boxi Wu. Method of generating statistical rice random variables over wireless fading channels[A]. IEEE CAS04[C], 2004, pp:165~168. ( EI收錄, No: 05259167664, ISTP收錄:BBG31)

  2.Mingjie Zhuang(莊銘杰), Donghui Guo.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Multiple Transmit Antennas Selection for the OSTBC MISO Communication System [J].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電子學報英文版), 2006, (4):682~686.(SCI收錄, IDS:102QG; EI收錄, No:064610241535, 一級,核心)

  3.莊銘杰. 計算機仿真無線Rice衰落信道的實現(xiàn)方法[J]. 電波科學學報, 2004, 19(5):623~637.(EI收錄, No:04538760153, 一級,中文核心)

  4.莊銘杰, 彭國祥, 郭東輝. 基于Alamouti編碼方案的多天線系統(tǒng)的BER性能研究[J]. 中國航海, 2005, 63(2):42~47. (一級,中文核心)

  5.莊銘杰, 彭國祥. 差分GPS的對流層偽距殘差的計算機模擬[J]. 中國航海, 2005, 62(1):38~42,73. (一級,中文核心)

  6.莊銘杰, 郭東輝. 多發(fā)射天線選擇的無線信道序統(tǒng)計特性研究[J]. 電波科學學報2005,20(6):789~794,801. (EI收錄,No: 06129772803, 一級,中文核心)(該論文獲第六屆廈門市自然科學優(yōu)秀學術(shù)論文評選二等獎)

  7.莊銘杰, 郭東輝.一種雙天線發(fā)射分集方案的性能分析[J]. 電波科學學報. 2006, 21(3)454-458. (EI收錄,No: 063510092248, 一級,中文核心)

  8.Mingjie Zhuang(莊銘杰), Lin Bihong.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lamouti Scheme With Imperfect Multiple Transmit Antennas Selection in Rayleigh Fading Channel [A]. 7th ISAPE2006 [C], 2006年10月,桂林, 2006, Vol.I:620-623.( EI:和ISTP收錄:ISTP:BFU32)

  9.Mingjie Zhuang(莊銘杰), Lin Bihong. Performance Bound Analysis of STBC with Imperfect Multiple Transmit Antennas Selection[A].ICCT2006[C] , 2006年11月,桂林, 2006,Vol.II:1066-1069. (EI:073210751213,ISTP:BFU36)

  10.Mingjie Zhuang, Donghui Guo. BER Expression of MPSK in Rayleigh Fading Channels with STBC [A]. Proceedings of 2007 IEEE Xiamen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nti-counterfeiting, Security, Identification[C], 2007, PP. 296-301.(EI:073910833397)

  11.Mingjie Zhuang, Bihong Lin.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Receive Antennas Array EGC Diversity with Monte-Carlo Simulation Method [A]. Proceedings of 2007 IEEE Xiamen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nti-counterfeiting, Security, Identification[C], 2007, PP. 344-349.(EI:073910833408)

  12.莊銘杰,林比宏,彭國祥.基于STBC的多發(fā)射天線選擇的傳輸性能研究[J].中國航海, 2005, 63(4). (一級,中文核心)

  13.莊銘杰,陳如山. 信道差錯對多發(fā)射天線選擇性能的影響[J]. 電波科學學報. 2007, 22(4):652~658. (EI收錄,No: 074310888069)

  14.Mingjie Zhuang(莊銘杰)等. Investigation of Power Allocation of Transmit Antennas Selected for Limited Power Communication System[A]. Proceedings of 2008 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nti-counterfeiting, Security, Identification[C], Guiyang, 2008, PP405-409. ( EI:20090111840875,ISTP收錄)

  15.Mingjie Zhuang(莊銘杰)等. Decoupling of the Received Signals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for Pre-coding Orthogonal STBC Systems[A]. Proceedings of 2008 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nti-counterfeiting, Security, Identification[C], Guiyang, 2008, PP428-432. ( EI:20090111840876,ISTP收錄)

  16.Mingjie Zhuang(莊銘杰)等. The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f Order Statistic Performance of the Pre-coding Alamouti Scheme[A]. 8th ISAPE2008 [C], 2008年11月,桂林.( ISTP收錄)

  17.莊銘杰,陳強。Adaptive MPSK Modulation for Quasi-OSTBC MIMO Systems with Receive Antennas Selection[A]。3rd ISTAI2010,廈門集美大學,2010年。(ISTP收錄BTU32)

  18.莊銘杰,陳強。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lamouti scheme with joint imperfect transmit antennas selection and power allocation[A]。ASID2010,成都,2010年。(EI/ISTP收錄)

  19.Lin Bihong, Mingjie Zhuang(莊銘杰), Pan Yuzhuo.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Multiple Transmit Antennas Selection Affected by Erroneous CSI in Rayleigh Fading Channel[A]. 8th ICSP2006 [C], 2006年11月,桂林, 2006, Vol.II:1603-1606 . (EI:072210629421和ISTP收錄)

  20.Lei Guo-wei, Zhuang Ming-jie, Guo Dong-hui. STBC-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Image Encrypt via CNN[A]. Proceedings of 2007 IEEE Xiamen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nti-counterfeiting, Security, Identification[C], 2007, PP. 270-274.(EI:073910833391)

  21.彭國祥,莊銘杰?;诙剡x擇性分集的海事短波數(shù)字通信性能分析[J]. 中國航海, 2006, 66(1)。 (一級,中文核心)

  22. Lei Guo-wei,Zhuang Ming-jie。Performance Analysis of Quasi-Orthogonal STBC via Antenna Selection[A]. IEEE ICCS2008[C], 2008年11月,廣州. ( EI:091411995971和ISTP收錄)

  23.陳強、莊銘杰.預編碼Alamouti方案多天線系統(tǒng)性能研究[J]。電波科學學報,2010,25(3):445~452.。(EI收錄,No: 20103013098457)

  24.蔡國發(fā),莊銘杰。Performance Analysis of Transmit Antenna Selection in UWB System[A]。3rd ISTAI2010,廈門集美大學,2010年。(ISTP收錄)

  25.陳強、莊銘杰。Capacity comparsion of Multi-antenna Quasi Orthogonal Space-time Code System[A]。3rd ISTAI2010,廈門集美大學,2010年。(ISTP收錄)

  26.陳強、莊銘杰。Performce Analysis of QSTBC Systems Based on Transmit Antenna Selection in Correlation Channel[A]。ASID2010,成都,2010年。(EI/ISTP收錄)

  27.莊銘杰,郭東輝。移動通信中無線信道特性的研究[J]。電訊技術(shù),2004,44(5):35~40。(中文核心)

  28.莊銘杰, 林比宏。第三代移動通信智能天線的研究現(xiàn)狀以及發(fā)展趨勢分析[J].電訊技術(shù),2002, 42(3):122~127. (中文核心)

  29.莊銘杰。蒙特卡洛仿真在移動通信中的應用研究[J].計算機仿真, 2004, 21(11):131~136. (中文核心)

  30.Mingjie Zhuang(莊銘杰). The research of data fusion based on neural network in vessels target tracking [A]. Xiamen, China, The 200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rol and Automation (disc),2002。(國際會議)

  31.莊銘杰,郭東輝,吳伯僖。未來數(shù)字移動通信中的分集技術(shù)展望[J]。移動通信,2004,28(3):96~99。(中文核心)

  32.莊銘杰. 一種快速獲取目標船運動態(tài)勢的方法[J]. 航海技術(shù), 2000, 121(5):34-38. (中文核心)

  33.莊銘杰. 用集群通信來改進VTS船舶動態(tài)數(shù)據(jù)搜集方法[J]. 無線電工程, 2002,32(8):64-9~64-13. (中文核心)

  34.Mingjie Zhuang(莊銘杰). An analysis of ionospheric effects on differential GPS accuracy[A]. Wuhan,China, 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PS/GNSS[C](disc), 2002。國際會議)

  35.莊銘杰。一種確定差分GPS基準臺服務區(qū)的方法[J]. 無線通信技術(shù),2000,9(2):6~9。(中文核心)

  36.莊銘杰. 差分基準臺與GPS用戶的衛(wèi)星仰角和它們間距離的關系研究[J]. 無線電工程, 2002, 32(6):27~32. (中文核心)

  37.莊銘杰.基于Alamouti編碼方案的多天線系統(tǒng)的性能界分析與仿真[J].集美大學學報, 2006年第二期。

  38.彭國祥,莊銘杰,林比宏.等增益分集系統(tǒng)誤碼率性能分析[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 2006年第一期。(中文核心)

  39.彭國祥,莊銘杰,林比宏. 常見分集合并系統(tǒng)的性能分析[J]. 電訊技術(shù), 2005, 45(6)。

  40.陳強,莊銘杰?;谔炀€選擇的準正交空時組碼的容量分析[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09年第5期.

  41.陳強,莊銘杰.采用最大比率發(fā)射技術(shù)的天線選擇系統(tǒng)性能分析[J].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學報,2009第6期.

  42.莊銘杰,郭東輝。基于空時編碼的兩發(fā)射分集方案的BER理論式推導[A].廈門科協(xié)第四屆青年學術(shù)年會[C], 海洋出版社, 2004年, pp:171~175.

  43.莊銘杰。偽距差分GPS殘余誤差的模型研究[J]. 中國航海學會通信導航專業(yè)委員會2003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 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 2003, pp:18~21.

  44.莊銘杰。高精度全球?qū)Ш叫l(wèi)星系統(tǒng)完好性問題[J]. 船用導航雷達,2000,54(3):15~20。

  45.莊銘杰。衛(wèi)星星歷殘存誤差對差分GPS精度影響的分析[J]. 集美大學學報,2000,5(4):65~69。

  46.莊銘杰。海面對雷達波傳播的影響[J]. 21世紀我國雷達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2000,9月。

  47.莊銘杰。計算機實現(xiàn)雷達多目標運動態(tài)勢的模擬軟件方案[J]. 21世紀我國雷達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2000,9月。

  48.莊銘杰。一類多元樹的枚舉[J]. 計算機應用研究,2000精擴本。

  49.莊銘杰,李思哲。Alamouti編碼方案的性能仿真和一般分析方法[J]. 學會(福建省科協(xié)第五屆青年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 2004, G3:15~20。

  50.雷國偉,林比宏,莊銘杰。UWB通信系統(tǒng)的信號調(diào)制方式的研究[A] .廈門市科協(xié)2005年學術(shù)年會暨福建省科協(xié)第五屆學術(shù)年會衛(wèi)星會議論文集[C],海洋出版社,2005年10月。

  51.陳莉莉,莊銘杰。高校教師工作時間有限性探討[J]。理工高校研究,2005,24(6):78~81。

  52.徐文彬,莊銘杰等?;诓嬷附Y(jié)構(gòu)的平面分形電容研究[J]。集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15(5):69~73。


  *如果發(fā)現(xiàn)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lián)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姓名:王加賢  
  性別:男  
  職稱:教授 
  學院:工學院
  研究方向:激光與光電子技術(shù)、物理電子學、光學工程、半導體光電子學、非線性光學

  個人簡介:

  王加賢,教授、博士、院長。1955年1月出生,福建泉州人。1982.07 福建師范大學物理系畢業(yè),獲理學學士學位;1999.07 天津大學精儀與光電子工程學院光學工程專業(yè)畢業(yè),獲工學博士學位;1991.10-1992.10 香港大學訪問學者。1994.07-2000.05 華僑大學電氣工程系副主任,1999.07破格晉升教授,1996年起擔任碩士生導師,2000.05-2004.5 華僑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2004.05-2010.07任華僑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2010.07至2012.07任華僑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兼工學院院長。


 

 

  學術(shù)兼職:

  華僑大學學術(shù)、學位委員會委員

  福建省光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光學學會高級會員

  《光電子激光》編委、《華僑大學學報》編委

  福建省信息產(chǎn)業(yè)廳專家委員會委員、專委會光電子專家組組長

  光學學報、中國激光、光學精密工程等國內(nèi)重要學術(shù)期刊的特約審稿人

 

  研究領域與學術(shù)成就:

  激光與光電子技術(shù)、物理電子學、光學工程、半導體光電子學、非線性光學。主持和承擔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在學術(shù)刊物及會議上發(fā)表論文70多篇,有30多篇論文被SCI或EI收錄,論文被引用20多次。其中:(1)閃光燈泵浦的Nd:YAG激光器克爾透鏡鎖模的研究獲福建省第六屆自然科學優(yōu)秀學術(shù)論文二等獎(2003.09);(2)雙調(diào)Q復合腔Nd:YAG-Cr4+:YAG的研究獲福建省第七屆自然科學優(yōu)秀學術(shù)論文三等獎(2006.09)。獲得國務院僑辦優(yōu)秀教師、華僑大學教學優(yōu)秀特別獎。

 

  目前講授的課程:

  本科課程:激光原理與技術(shù),光電子技術(shù),量子力學

  研究生課程:激光物理,光波導理論與技術(shù)

 

  承擔的科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009-2012):微納尺度微腔激光器及量子效應研究(合作單位的子課題負責人)。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7-2009):納米Si-SiNx復合薄膜和Si/SiNx多量子阱材料制備和非線性光學性質(zhì)研究(排名第2)。

  3.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6-2008):NdYVO4激光器的三波長振蕩及紅、綠、藍三色激光的獲?。椖控撠熑耍?。

  4.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3-2005):1.1-1.4um可調(diào)諧輸出的雙調(diào)Q復合腔激光器的研究(項目負責人)。

   5.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0-2002):雙鎖模產(chǎn)生相干雙波長超短光脈沖的研究(項目負責人)。

  6.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996-1998):超短光脈沖進行高分辨率成像的研究(項目負責人)。

  7. 國務院僑辦科研項目(2005-2007): LD泵浦Nd:YVO4激光器雙波長輸出(項目負責人)。

  8. 國務院僑辦科研項目(2002-2004):輸出1.35-1.5um可調(diào)諧短脈沖的復合腔激光器的研究(項目負責人)。

  9.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998-2001):硅基非線性吸收效應及其器件應用研究(主要參加者)。

  發(fā)表論文(1998年以來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

  1.WANG Jia-xian,ZHANG Wen-zhen,XING Qi-rong,Investigation of Cr4+:YAG passive mode-locking in a pulsed Nd:YAG laser. Optics & Laser Technology , 1998, 30(5) : 303-305 (SCI、EI收錄)

  2.WANG Jia-xian,ZHANG Wen-zhen,Investigation of kerr-lens mode-locking of a flashlamp-pumped Nd:YAG laser. Optics & Laser Technology, 2000, 32(4) :277-279 (SCI、EI收錄)

  3.王加賢、郭亨群等,納米Si鑲嵌SiNx薄膜實現(xiàn)Nd:YAG激光器被動鎖模,中國激光,2007, A34(11):1498-1501(EI收錄)

  4.LI Jun-jie,WANG Jia-xian,HUANG Yong-zhen,,Mode coupling between first- and second-order whispering gallery modes in coupled microdisks,Optics Letters, 2007, 32:1563-1565(SCI、EI收錄)

  5.王加賢,張鳳娟,信號光脈沖比抽運光窄12倍的內(nèi)腔式KTP光參量振蕩器,中國激光,2006,33(10):1301-1304(EI收錄)

  6.王加賢、呂鳳萍,雙調(diào)Q復合腔Nd:YAG--Cr4+:YAG激光器的研究,中國激光,2004,A31(4):399-402(EI收錄)

  7.王加賢、張文珍,脈沖式Nd:YAG激光器克爾透鏡鎖模的研究,中國激光, 2001,A28(5):391-394(EI收錄)

  8.王加賢、張文珍、王清月等,Cr4+:YAG在對撞脈沖鎖模的Nd:YAG激光器中實現(xiàn)被動鎖模的研究,光學學報,1998,18(8):983-987(EI收錄)

  9.王加賢、梁宏業(yè)、戴建明等,低功率泵浦三鏡腔結(jié)構(gòu)的Cr:LiSAF激光器各種運轉(zhuǎn)特性的研究,中國激光,1998, A25(9):669-773 (EI收錄)

  10.王加賢、張文珍、邢岐榮等,采用Cr4+:YAG為可飽和吸收體實現(xiàn)脈沖Nd:YAG激光器鎖模運轉(zhuǎn),中國激光, 1998, Vol.A25(1)(EI收錄)

  11.王加賢、張文珍,脈沖式Nd:YAG激光器克爾透鏡鎖模的研究,中國激光, 2001,Vol.A28(5):391-394(EI收錄)

  12.王加賢、張文珍、王清月等,在平凹腔Nd:YAG激光器中Cr4+:YAG被動鎖模的特性研究,中國激光,1999,A26(1):1-5(EI收錄)

  13.王加賢,莊鑫巍,半導體可飽和吸收鏡對閃光燈抽運的Nd:YAG激光器的被動調(diào)Q與鎖模,光學 精密工程,2006,14(4):584-588(EI收錄)

  14.王加賢、張文珍,脈沖式Nd:YAG/KTP/Cr4+:YAG皮秒綠光激光器的研究,中國激光,2002, A29(suplement):56-58

  15. 王加賢、 張峻城,Nd:YVO4復合腔雙波長激光輸出及腔內(nèi)和頻研究,強激光與粒子束,2008,20(12):1954-1958(EI收錄)

  16. 王加賢,郭亨群,蘇培林等,采用半導體量子阱薄膜實現(xiàn)Nd:YAG激光器的被動鎖模,光學學報,2009,29(7)

  17. 熊剛強,王加賢,二維光子晶體絕對帶隙影響因素的分析,光學學報(已錄用)

  18. 王加賢,莊鑫巍,LD抽運高重復率被動調(diào)Q Nd:YVO4激光器,光子學報, 2006,Vol.35(4):494-498(EI收錄)

  19. 張峻城(研究生),王加賢,蘇培林,LD抽運Nd:YVO4和頻黃光激光器的理論和實驗研究,光學學報,2008,28(12):2365-2369(EI收錄)

  20. LI Jun-jie,WANG Jia-xian,HUANG Yong-zhen,Reduction of mode Q-factor due to coupling between fundamental and first order whispering- gallery modes in coupled microdisks,Optoelectronics, 2007,3(5):181-185

  21. Jun-Jie Li, Jia-Xian Wang, and Yong-Zhen Huang, Mode coupling between coupled first and second order whispering-gallery modes in coupled two microdisks. ICTON 2007, 4:125-128(EI、ISTP收錄)

  22.Jun-Jie Li, Jia-Xian Wang, and Yong-Zhen Huang, Coupled mode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twin coupled microdisks. ISPACS 2007(ISTP收錄)

  23. 莊鑫巍,王加賢,彭吉昌,Nd:YAG調(diào)Q激光脈沖抽運的Cr4+:Mg2SiO4激光器的研究,紅外與激光工程,2007,36(2):182-184(EI收錄)

  24. 王加賢,Cr4+:YAG被動鎖模Nd:YAG綠光激光器的研究,應用激光,2002,Vol.22(4):389-391(EI收錄)

  25. 王加賢、張文珍,高能量輸出的Nd:YAG皮秒激光器的研究,光電子.激光,2003,Vol.14(2):127-130(EI收錄)

  26.王加賢,莊鑫巍,低能量抽運的增益開關型Cr4+:Mg2SiO4激光器,激光技術(shù),2006,30(5):501-503(EI收錄)

  27.王加賢,彭吉昌,李立衛(wèi)。高功率LD抽運的Nd:YVO4被動調(diào)Q激光器的研究,華僑大學學報2008,29(3):342-346

  28.王加賢,摻Cr4+離子的激光材料與器件,華僑大學學報,2004, Vol.25(3) : 225-230

  29.王加賢、張文珍,雙波長輸出的Nd:YAG / Cr4+:YAG激光器的腔設計與參數(shù)選擇,激光雜志,2002, Vol.23(5):14-15

  30.王加賢、張文珍,雙波長輸出的Nd:YAG / Cr4+:YAG激光器的腔設計與參數(shù)選擇,激光雜志,2002, Vol.23(5):14-15

  31.王加賢,Ar+激光抽運的高重復率的Cr:LiSAF自鎖模激光器,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學報,2001, Vol.731(8) :179-182

  32.王加賢,緊湊型像散補償?shù)目藸柾哥R鎖模腔,華僑大學學報,2001, Vol.22(1):26-30

  33.王加賢、張文珍,采用不同可飽和吸收體的Nd:YAG激光器的研究,激光雜志,2001, Vol.22(3):1-3

  34.王加賢,摻鉻氟化鋰鍶鋁激光器小信號增益的研究,激光雜志, 2000, Vol.21(1):30-34

  35.王加賢、張文珍,Cr4+:YAG被動調(diào)Q與被動鎖模的研究,華僑大學學報,1999,Vol.20(1):25-29

  36.王加賢、梁宏業(yè)、戴建明等,自鎖模Cr:LiSAF激光器的特性研究,光子學報,1998,Vol.27(12):1102-1105

  37.王加賢、張文珍、何江流,利用皮秒激光對高散射介質(zhì)中的物體成像的研究激光生物學報,1998, Vol.8(2):111-113

  38.王加賢、張文珍、何江流,光生物醫(yī)學成像技術(shù)的實驗研究,激光生物學報,1998, Vol.7(4)

  39.李立衛(wèi),王加賢,532nm激光脈沖抽運的鈦藍寶石增益開關激光器,華僑大學學報,2007,28(3):256-259

  40.王娟娟,王加賢,1342nm激光輸出的LD端面抽運Nd:YVO4激光器,激光雜志,2007,28(5):22-24

  41.莊鑫巍,王加賢,張鳳娟,LD脈沖抽運的被動調(diào)Q Nd:YVO4激光器的研究,激光雜志,2006,27(6):24-25

  42.莊鑫巍,王加賢,Nd:YAG調(diào)Q激光泵蒲的Cr4+:Mg2SiO4激光器,華僑大學學報,2006, Vol.27(1):39-42

  43.彭吉昌,王加賢,1.06um脈沖抽運的Cr4+:YAG激光器的研究,應用激光,2006,27(3):163-166

  44.張鳳娟,王加賢,非臨界相位匹配KTP光參量振蕩器研究,激光與紅外,2006,36(5):354-357

  45.張鳳娟,王加賢,莊鑫巍,摻鉻鎂橄欖石作為1.06um激光可飽和吸收體的研究,激光雜志,2005, Vol.26(4):18-20

  46.呂鳳萍、王加賢,CLBO在Nd:YAG調(diào)Q激光器中的倍頻研究,激光雜志,2003, Vol.24(1):6-8

  47.何江流,王加賢,Cr4+:YAG在Nd:YAG激光器中的被動調(diào)Q,華僑大學學報,1999, Vol.20(4):345-348

  48.王娟娟,王加賢,LD抽運的折疊腔Nd:YVO4/KTP倍頻紅光激光器,應用光學,2008,29(1):67-71

  59.李立衛(wèi),王加賢,532nm激光脈沖抽運的鈦藍寶石增益開關激光器,華僑大學學報,2007,28(3):256-259

  50.李立衛(wèi),王加賢,SESAM實現(xiàn)脈沖式Nd:YAG激光器的被動鎖模特性研究,激光技術(shù),2008,32(3):296-298

  51.李立衛(wèi),王加賢,SESAM實現(xiàn)Nd:YAG激光器被動鎖模研究及皮秒脈沖測量,量子光學學報,2008,14(2):213-217

  52.蘇培林,王加賢,熊剛強,張峻誠,王娟娟,GaAs對脈沖Nd:YAG激光器的調(diào)Q和鎖模,激光雜志,2008,29(3):17-19

  53.張峻誠,王加賢,熊剛強,蘇培林,王娟娟,LD抽運Nd:YVO4/KTP復合腔和頻黃光激光器,量子光學學報,2008,14(4):449-452


  *如果發(fā)現(xiàn)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lián)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添加華僑大學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華僑大學考研分數(shù)線、華僑大學報錄比、華僑大學考研群、華僑大學學姐、華僑大學考研真題、華僑大學專業(yè)目錄、華僑大學排名、華僑大學保研、華僑大學公眾號、華僑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華僑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華僑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之家公眾號

關于我們

以下資料由華僑大學工學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團隊整理提供,其團隊成員覆蓋各個院系,專門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題和高分筆記、題庫等資料。

專業(yè)課資料作為考研核心資料,部分專業(yè)重題概率極高,必須吃透,反復復習。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學長一對一輔導的,也可聯(lián)系我們安排。

考研派網(wǎng)站,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臺,資料有任何問題,均可向我們投訴,我們會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團隊解決問題,保障同學們的權(quán)益。

最新購買

    手機商城

    掃描二維碼,更便捷的購買資料

    不僅有商品,還有更多資訊和活動

    購買流程

    找到要考的專業(yè)或資料

    方法一:選擇學校->學院->專業(yè)

    方法二:查找功能

    點擊瀏覽招生簡章+資料詳情

    通過招生簡章了解本專業(yè)需要的資料

    查看資料詳情了解資料要點

    點擊購買或加入購物車

    支付方式:支付寶

    填寫付款信息并付款

    請確認聯(lián)系人、聯(lián)系方式和收貨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貨,可查詢快遞信息

    若有疑問,可聯(lián)系在線學姐

    學姐聯(lián)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