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官網(wǎng)
更新時間:2022-01-28 16:37:27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Add 中國人民大學學姐
為你免費答疑
為你免費答疑
關于《中國人民大學考研》我們搜集了部分中國人民大學考研真題和復試資源,免費贈送;并提供有償?shù)闹袊嗣翊髮W初試/復試/調(diào)劑輔導(收費合理,內(nèi)部資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領資源或了解研究生輔導的,請加網(wǎng)頁上的學姐微信。中國人民大學官網(wǎng)來自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院網(wǎng)站,及歷年考研分數(shù)線數(shù)據(jù)的匯總(學校網(wǎng)站一般不穩(wěn)定,或存留的分數(shù)線年限較少)。以下即是中國人民大學歷年考研分數(shù)線,希望對中國人民大學考研報考有用。
添加中國人民大學去年調(diào)劑上岸微信號 中國人民大學考研復試真題.PDF 中國人民大學往年招收調(diào)劑的專業(yè) 中國人民大學各專業(yè)往年調(diào)劑錄取分數(shù)線 中國人民大學一志愿生源調(diào)劑去向
[2022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招生目錄]
[中國人民大學專業(yè)排名]
[中國人民大學考研群]
[中國人民大學考研難嗎] [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院]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官網(wǎng):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簡介: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簡介: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的前身是1939年由陜北公學、延安魯迅藝術(shù)學院等合并成立的華北聯(lián)合大學文藝學院,是中國新文藝孕育和發(fā)展的搖籃。1959年,創(chuàng)辦文學理論研究班。1960年成立語言文學系。1961年,成立中國語言文字研究所。1978年,語言文學系更名為中國語言文學系。2005年,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成立。2008年,原文學院與原對外語言文化學院組建成立新的文學院。2020年,原對外漢語教學中心、漢語國際推廣研究所分流至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建設。何洛、謝自立、陳傳才、章安祺、楊慧林曾先后擔任中文系主任,楊慧林、孫郁曾擔任文學院院長?,F(xiàn)任院長為陳劍瀾,黨委書記為顏梅。
近年來,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已發(fā)展成為學科體系完備、專業(yè)實力雄厚的語言文學研究和一流人才培養(yǎng)重鎮(zhèn),涵蓋中國語言文學七個二級學科(文藝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戲劇與影視學一級學科、漢語國際教育二級學科,以及2個自設二級學科古典學、創(chuàng)造性寫作。
文學院先后被批準為“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中國語言文學)人才培養(yǎng)和科學研究基地”、“國家對外漢語教學基地”、“國家漢辦漢語國際推廣研究基地”、“高等學校國家級特色專業(yè)建設點”、首批“雙萬計劃”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yè)、首批“強基計劃”(古文字學方向)、“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yǎng)計劃2.0基地”。設有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quán)點、博士后流動站,擁有國家二級重點學科文藝學、北京市一級重點學科中國語言文學。古典學與創(chuàng)造性寫作專業(yè)均在國內(nèi)首創(chuàng)本碩博全覆蓋培養(yǎng)模式,分別是國內(nèi)大學經(jīng)典研究和作家培養(yǎng)模式的典范。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躋身A類,辦學水平位居全國高校前列。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現(xiàn)有在職教師81人,其中教授37人(含全職外籍教授1人),副教授31人,講師13人。擁有博士學位者77人,占教師總數(shù)的95%,其中60歲以下教師全部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入選各類重要人才支持計劃19人次。
文學院共有學生932人,其中中國學生824人(本科生210人、學術(shù)型碩士研究生284人、專業(yè)型碩士研究生162人、博士研究生168人),留學生108人(本科生100人、學術(shù)型碩士研究生5人、博士研究生3人)。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從2007年開始,連續(xù)承辦了六屆世界漢學大會。迄今為止已有數(shù)百名海外知名學者參會,成為國內(nèi)規(guī)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國際漢學交流平臺。世界漢學大會創(chuàng)建了中外文明定期對話與交流的機制,已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性學術(shù)品牌。近年先后與日本東京大學、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挪威卑爾根大學、捷克查理大學、斯洛文尼亞盧布爾雅那大學等海外著名大學簽訂了院際學生交換協(xié)議,已連續(xù)多年派遣學生訪問團赴日本東京大學、京都大學等高校訪問交流,每年派遣近50名學生赴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世界一流大學交換學習,另有20多名志愿者赴美國麻州大學波士頓孔子學院、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孔子學院、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孔子學院、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孔子學院等海外孔子學院實習。
培養(yǎng)一流的人才,創(chuàng)造一流的學術(shù)——這是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始終不渝的辦學目標。以學生為本,以學人為本,以學術(shù)為本——這是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潛心持守的教育理念。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將永遠敞開自己,迎接天下英杰,八方才俊。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聯(lián)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中關村大街59號
郵編:100872
郵箱 :sla_office@ruc.edu.cn
電話:(86-10)62512966
傳真:(86-10)82501024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發(fā)展歷程:
第一階段: 1937-1973——前身與創(chuàng)立
一、陜北公學的創(chuàng)辦
1937年7月底,黨中央決定在積極擴大抗日軍政大學的同時創(chuàng)辦陜北公學。委托林伯渠、吳玉章、董必武、徐特立、成仿吾、張云逸6人籌建陜北公學。8月,黨中央委派中央組織部副部長李富春直接領導此項工作,并任命當時中央黨校教務長成仿吾為陜北公學校長。月初,成仿吾帶領黨校和抗大調(diào)來的十幾位干部到陜公,進行籌建工作。確定陜公校址設在延安東門外延河之濱,北靠清涼山。
1937年11月1日,陜北公學舉行隆重的開學典禮。陜北公學在開學之前,已制定了教育計劃,全校共設五個系,即社會學系、師范系、國防工程系、日本研究系和醫(yī)學系,各系學習時間為六個月。經(jīng)過兩個月的緊張籌備,陜北公學在這一天正式舉行了開學典禮。毛澤東在會上作了題為《目前的時局和方針》的重要報告。以成仿吾為首的陜北公學領導人在聽了毛澤東的報告后,及時修改原定的教育計劃,把陜北公學改為培養(yǎng)干部的短期訓練班性質(zhì)的學校,取消原來設立五個系的計劃,都以進行政治教育為主,學習時間也由六個月縮短為兩個月。
二、華北聯(lián)合大學:從文藝部到文藝學院
1939年6月上、中旬,陜公接到黨中央決定將陜北公學、魯迅藝術(shù)研究學院、安吳堡戰(zhàn)時青年訓練班、延安工人學校4校聯(lián)合,一起開赴敵人后方,開展國防教育的通知。
1939年7月初,陜公師生抵達延安后,黨中央任命原陜北公學校長成仿吾為華北聯(lián)合大學校長。華北聯(lián)大設4個部:陜北公學改編為社會科學部,部長江隆基(兼),副部長何干之;魯迅藝術(shù)學院改編為文藝部,部長沙可夫,副部長呂驥;延安工人學校改編為工人部,朱改、張淮三帶隊;戰(zhàn)時青年訓練班改編為青年部,申力生、張立之、何力平、石青山(楊超時)等帶隊。
1939年10月中旬,華北聯(lián)大正式開學。文藝部,部長沙可夫,副部長呂驥,總支書記甘霖。設4個系,成立了文1隊。文學系主任何洛講授“文學概論”;戲劇系主任崔嵬,教員胡蘇、韓塞、牧虹講授“編劇”、“導演、表演技巧”,沙可夫講授“戲劇概論”;
1940年10月中旬,根據(jù)分局指示,華北聯(lián)合大學向正規(guī)化方向發(fā)展,將各部改為學院。文藝部改為文藝學院,沙可夫任院長,甘霖任總支書記。文藝學院仍設戲劇、音樂、美術(shù)、文學4系。修業(yè)年限:本科3至4年,預科1年,專修科6個月。
1942年7月7日,在華北聯(lián)大成立3周年之際,學校黨委作出《整頓三風工作檢查初步總結(jié)》。“今后,短訓班的形式應該結(jié)束,逐漸向?qū)iT學校的方向發(fā)展轉(zhuǎn)變”“教育學院主要是訓練小學教員與縣區(qū)級的教育行政干部,文藝學院主要是訓練一般與比較高級的文藝工作者,法政學院主要是訓練縣區(qū)級的行政司法干部。”
1945年11月8日,以延安大學魯迅藝術(shù)文學院為主,由延安文藝界組成的華北文藝工作團到達張家口,不久奉命編入華北聯(lián)大,為華北聯(lián)大恢復文藝學院的基礎。
自11月下旬開始,華北聯(lián)大逐步恢復了教育學院、文藝學院和法政學院。原華北文工團團長艾青任文藝學院院長。文藝學院設文學系、音樂系、戲劇系、美術(shù)系和舞蹈組,教員有李又華、江豐、王朝聞、彥涵、莫璞、陳企霞、何洛、李煥之、舒強、徐胡沙、吳曉邦等。
1946年1月,自本月至春節(jié)期間,文藝學院在人民劇場公演歌劇《白毛女》,轟動了張家口市。
1946年2月上旬,延安大學并入華北聯(lián)大,沙可夫任華北聯(lián)大文藝學院院長。
三、北方大學:從文藝研究室到藝術(shù)學院
1945年11月,經(jīng)邊區(qū)政府委員會討論,決定創(chuàng)辦新華大學,后定名為北方大學。初步確定北方大學設立理、工、農(nóng)、醫(yī)、文教、藝術(shù)、財經(jīng)等學院。1946年4月中旬,范文瀾校長到校任職。
1946年10月17日,任命張宗麟為文教學院院長。在邊區(qū)文聯(lián)的協(xié)助下成立文藝研究室,任命陳荒煤為文研室主任,以翻身劇團的學員為文研室第一期學員。
1947年6月,文藝研究室擴建為藝術(shù)學院,任命光未然為院主任。藝術(shù)學院設文學、音樂、戲劇、美術(shù)四個組(專業(yè)),當年招收第二期學員。藝術(shù)學院的教師有趙起揚、劉恒之、邵惟、羅工柳、王式廓等。
四、華北大學:文藝學院性質(zhì)的三部——新中國藝術(shù)院校和文藝團體的搖籃
1948年8月,由華北聯(lián)合大學和北方大學合并后建立華北大學。黨中央任命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教育家吳玉章為華北大學校長,范文瀾、成仿吾為副校長。華北大學由華北局直接領導,校址設在河北省正定縣城。由吳玉章、范文瀾、成仿吾、錢俊瑞、孟夫唐、沙可夫6人組成中共華北大學委員會,錢俊瑞任黨委書記。
1948年8月24日至27日,華北大學舉行開學典禮。華北大學下設一部、二部、三部為教學組織,四部為科研組織。三部為文藝學院性質(zhì),以培養(yǎng)文藝干部為主。下設工學團、文藝研究室和文工團。文藝研究室下設文學、音樂、戲劇、美術(shù)4個系。三部主任沙可夫,副主任艾青、光未然。教師有何洛、賀敬之、李煥之、李無慶、徐胡沙、崔嵬、趙起揚、邵惟、劉恒之、舒強、賈克、牧虹、江豐、胡一川、王朝聞、王式廓、羅工柳、彥涵等。四部為研究院性質(zhì),設中國歷史、哲學、中國語文、國際法等研究室。
1949年10月,遵照中央安排,三部脫離華北大學,人員陸續(xù)調(diào)到文化系統(tǒng)或文藝院校。部主任沙可夫、副主任艾青去全國文聯(lián)工作;副主任光未然帶領部分干部教師和戲劇專業(yè)、文工一團、文工二團參加中央戲劇學院的創(chuàng)建工作;美術(shù)專業(yè)與北平藝專合并為中央美術(shù)學院;音樂專業(yè)與東北魯迅藝術(shù)學院音樂系合并為中央音樂學院;文學專業(yè)去作協(xié)系統(tǒng);還有部分干部去中央電影局系統(tǒng)工作。僅文工團三團部分人員留在華北大學,后經(jīng)補充組成中國人民大學文工團。
五、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文學教研室
1949年12月16日,根據(jù)政治局的建議,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十一次政務會議上通過《關于成立中國人民大學的決定》。
1950年1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任命原華北大學校長吳玉章為中國人民大學校長,胡錫奎、成仿吾為副校長。學校實行黨組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10月3日,中國人民大學隆重舉行開學典禮。
1954年11月20日,吳玉章校長被國務院任命為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
1955年4月29日,成立新聞系。在中共中央宣傳部的支持和吳玉章校長的關懷下,1955年4月,學校任命安崗為新聞系主任,開始建系的籌備工作。1955年9月開始招收學生。
1958年6月,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yè)合并到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合并后的新聞系在校生人數(shù)近1000人,系主任仍由安崗擔任。下設新聞學、采訪寫作、報刊史、編輯、評論、攝影以及外語教研室和文學教研室。1960年6月,文學教研室脫離新聞系,獨立為中國語言文學系,外語教研室改屬學校教務處直接領導。
六、文學理論研究班
1959年創(chuàng)辦文學理論研究班(簡稱文研班)。受教育部和中宣部委托,在中宣部副部長周揚親自指導下,文研班由人民大學和科學院文研所合辦,學制三年。周揚任文研班名譽主任,文學研究所所長何其芳任主任,何洛任副主任。文研班在1960年語文系成立后,改由語文系和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合辦,并于當年(1960年)繼續(xù)招生。
1959年9月人大文研班開學。文研班的創(chuàng)辦是由周揚提出的,他找到當時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文學研究所所長何其芳和中國人民大學何洛教授商量,并得到中國人民大學校長、老一輩革命家吳玉章的支持,最后決定由文學研究所和中國人民大學合辦文研班。文研班由何其芳任班主任,何洛任副班主任。文研班的創(chuàng)辦旨在培養(yǎng)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批評的骨干,是建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批評隊伍的一個重要戰(zhàn)略措施。
文學研究所負責專業(yè)教學的規(guī)劃、授課教師的聘請、專業(yè)教學的實施。人民大學負責學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包括黨團組織的領導、政治思想工作、后勤工作,以及哲學、邏輯、外語等公共課的教學,同時也承擔部分專業(yè)課的教學。
除正、副班主任外,每期文研班都由人民大學派出干部和教師負責日常管理工作和學習輔導工作。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日常管理工作和學習輔導工作均由紀懷民負責,第三期則由錢韻負責日常管理工作,青年教師陳傳才、陸貴山負責學習輔導工作。
文研班的師資專兼職結(jié)合,一部分是兩個主辦單位的專家教授,一部分是從大學、研究所和文聯(lián)、作協(xié)聘來的專家教授。文學研究所給文研班上課的有何其芳、蔡儀、馮至、錢鐘書、李澤厚、余冠英、羅念生、李健吾、卞之琳、戈寶權(quán)等;北京大學給文研班上課的有朱光潛、宗白華、游國恩、吳組緗、季鎮(zhèn)淮、季羨林等;人民大學給文研班講課的有繆朗山、何洛、馬奇、趙澧、馮其庸等;文聯(lián)、作協(xié)給文研班講課的有周揚、林默涵、邵荃麟、張光年、馮牧等;此外,還有著名作家丁玲、周立波、趙樹理、李季、梁斌等人也給文研班講過創(chuàng)作問題。當年為了加強文研班的教學工作,何其芳還專門從上海調(diào)來唐弢擔任文研班的專職教師。
1959年-1964年,文研班辦了3期,共招收學員一百多名。
1963年高教部規(guī)定不再辦文研班,于是在當年將文藝理論研究班改成文藝理論進修班,學制2年,招收了30余人,1964參加四清后結(jié)業(yè)。
1963年開始招收導師制研究生。外國美學、文論研究專家繆朗山招收第一屆導師制研究生,章安琪、張毓度是1964年入學的第一屆導師制研究生。
七、語言文學系成立
1960年,吳老為了提高我校的語言文學教學水平和整理文化古籍的能力,從四川文史館調(diào)來著名學者謝無量、曾天宇兩位老先生。
1960年6月16日,成立語言文學系。為適應當時形勢的需要,為黨和國家培養(yǎng)出更多的又紅又專的語言文學干部,我校語言文學系經(jīng)過短期的積極籌備,于6月16日正式成立,簡稱語文系。
在成立大會上,吳老號召全系師生,以總路線的精神辦好這個系。吳老教導全體師生,今后必須向其他兄弟院校中文系學習。
中央教育部、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語言研究所,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兄弟院校中文系,都派代表出席了成立大會,并在會上講了話。系主任、總支書記何洛同志代表全系師生向黨保證,在黨的領導和兄弟院校的支持下,一定要把這個系辦好。
1960年秋季開始招收本科生,設有兩個專業(yè):文學專業(yè)和語言專業(yè),學制為五年。文革前共招5屆。原校部直屬的漢語、俄語、外語三個教研室在語文系成立后劃歸語文系,一年以后,這三個教研室改屬教務處領導。1963年4月原校屬語言文字研究所劃歸語文系,1964年6月該所又歸屬學校。
語文系成立后,何洛任系主任,羅髫漁、曹景春、趙侃、張照(兼)任副系主任;1961年7月以后,羅髫漁任第二主任,張照(兼)、馬奇、俞圣祺先后任副系主任。黨總支書記先后有何洛、趙侃、馬奇、俞圣祺,副書記先后有閻乃鈞、楊佳民。
語文系建立之初,共設五個教研室,即文藝理論、中國文學史(古代文學和現(xiàn)代文學)、外國文學、語言學和漢語(古代漢語和現(xiàn)代漢語)教研室。有教授4人,副教授3人,一批中年講師和助教。這些教師,大部分是人民大學原有的師資,他們來自新聞系國文教研室、哲學系美學研究室、校部直屬漢語教研室;一部分來自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和外國文學研究所;青年助教多是全國重點大學分配來的研究生和本科生。
1961年5月9日下午,語言文學系文藝理論教研室舉行科學討論會,會上提交了論文三篇:馬畏安的“試論五四新文學的反帝國主義性質(zhì)”,馮其庸的“論古典文學中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結(jié)合”,王大敏的“論郭沫若早期思想和作品所受的泛神論影響”。這次會上只就馮其庸的論文進行了討論。不同意見爭論得很熱烈。馮其庸的基本論點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有“兩結(jié)合”(即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jié)合)的方法存在。
1961年5月24日,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舉行了一次小型科學討論會,討論語言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參加者除語言學教研組的教師和學生代表之外,還有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語言組的部分同志、哲學系邏輯教研室部分教師、“新建設”和“中國語文”雜志編輯部的工作人員。會上提出的有關語言發(fā)展根本原因的看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意見認為語言發(fā)展的主要原因是由語言形式和思維內(nèi)容的矛盾構(gòu)成的;另一種意見認為語言因社會的交際和表達而產(chǎn)生,同時也在社會交際和表達的需要中發(fā)展。
1961年6月,語言文學系外國語教研室連續(xù)舉行了三次科學討論會,討論工農(nóng)調(diào)干學生和成年學生在學習英語上的幾個問題。會上就英語教學的基礎階段主要應該抓什么,如何解決學生學習語音的困難等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1961年9月25日,語言文學系舉辦外國文學專題講座,請外文出版社社長葉君健向文研班二、三年級學生講“十九世紀的北歐文學”。后來又請戈寶權(quán)講十九世紀俄羅斯文學和十九世紀東南歐文學,請季羨林講亞洲文學,請葉水夫講二十世紀蘇聯(lián)文學。還邀請中國古代文學專家游國恩、季鎮(zhèn)淮、馮至、錢鐘書等人來講《詩經(jīng)》、楚辭、司馬遷、陶淵明、杜甫、蘇東坡等專題。
1961年10月-1962年2月,漢語教研室為全校各系本科和研究班開出了“古代漢語”、“古文選讀”、“現(xiàn)代漢語語法”、“辭章”等課程,大小63個課堂,學生人數(shù)共計3335名。全教研室32人中,除兩人因病不能上課外,其他新老教師都擔負了教學任務。為了提高教學質(zhì)量,教研室很重視提高教師水平和培養(yǎng)新教師的工作。為了批判地繼承遺產(chǎn),辭章組制定了學習《文心雕龍》的計劃,語法組制定了學習《馬氏文通》的計劃。學習方法是在老教師的指導下深入鉆研,在獨立鉆研的基礎上進行專題研究。開學以來,教和學雙方面都很認真。古代漢語組部分教師還到校外去聽課。
對于新教師的培養(yǎng),教研室也采取了一些具體措施。首選是保證他們有較充分的備課時間,同時請有經(jīng)驗的教師擔任指導工作,從教學內(nèi)容到教學方法都給以具體幫助。語法組還要求指導教師負責審閱新教師的講稿。因此,很多新教師盡管是初次登臺講課,但信心和勁頭都很足。
1961年10月26日下午,北京大學中文系游國恩教授到我校文研班作報告,談治學問題。游國恩教授說,治學,首先要立志。確定自己奮斗的目標,就能有的放矢,而不至于盲干。游國恩教授還談了博的問題。何謂博?就是知識范圍寬廣。游國恩教授還提出了四點切實可行的治學方法。
1961年10月30日上午,語言文學系文研班召開了學習問題座談會。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兼文研班班主任何其芳同志出席了會議。會上,何其芳同志針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結(jié)合自己的親身體會,講述了有關自學、科學研究和文章寫作方法等問題。
1962年4月16日,語言文學系為了紀念我國偉大詩人杜甫誕生一千二百五十周年,特邀北京大學馮至教授來校為文學研究班的同學作了“我國偉大詩人杜甫的政治熱情和創(chuàng)作熱情”的學術(shù)報告。
1962年《新建設》雜志5月號以顯著的位置發(fā)表了了何洛主任為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fā)表20周年而作的《革命文藝的康莊大道》論文。
1962年9月,我校語言文學系文學史教研室選注的《歷代文選》(上冊)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歷代文選》分上下兩冊,共約七十萬字。上冊自先秦起到南北朝止,下冊自初唐起到清末止,全書共選了中國歷史上各個主要朝代的散文一百五十篇。入選的文章,絕大部分是歷來為人們傳誦的名篇。其中,有的思想性藝術(shù)性都較高;有的雖然思想性不高,但在藝術(shù)表現(xiàn)方面較為出色。《歷代文選》的選注工作,是從1961年5月開始的。文學史教研室的馮其庸、劉憶萱、蘆荻、劉瑞蓮、李永祜、吳秋濱六位同志參加了全書的編選注釋工作,另有鐘賢培、焦伯華兩同志參加了部分工作。在整個過程中,他們閱讀了大量的文章,做了精細的選擇和認真的注釋、??惫ぷ?。有時為了弄清一字一句或一個人名地名等問題,查找翻閱了很多有關資料。這部書的下冊于1963年出版。
1963年2月中旬,語言文學系文藝理論教研室配合教學,召開了一次學術(shù)座談會。邀請我校哲學系何思敬教授,漫談馬克思在《神圣家族》一書中,對歐仁·蘇宣傳社會改良思想的小說《巴黎的秘密》的批判。文藝理論教研室的教師和文學理論研究班的部分研究生參加了座談會。
1963年3月29日,吳老接見了語言文字研究所的同志們。在吳老的領導下,一年多來,該所新編了一本《漢語拼音詞匯定型化研究材料》。接見時,吳老談話從這里開始。他談到文字改革的重大意義,近六十年來文字改革運動的情況和官話字母等。吳老聽說該所有一部分同志正在作大型字典的注音工作,談話又從這里繼續(xù)下去,談到漢字的古今音問題。談到做學問,吳老強調(diào)做學問的目的是為人民服務,學問要廣博,要精深,并再三強調(diào)說明精通專業(yè)的重要。
1963年6月22日上午,語言文學系文學理論研究班舉行了畢業(yè)茶話會。除了三、四年級全體畢業(yè)同學,本校教師和行政工作人員何洛、羅髫漁、繆朗山等而外,參加者還有科學院文研所所長何其芳(兼文研班主任),蔡儀、唐弢(兼課教師)等同志。茶話會由系主任何洛同志主持,從八時開始,在熱烈的氣氛中,進行到十二時結(jié)束。中途,吳老接見了參加會議的全體同志,并一起合影,更使人歡欣鼓舞,極為興奮。
1963年10月下旬起,語言文學系對全系各學科教學質(zhì)量和學生學習效果等方面進行了一次檢查。為了鞏固教學檢查的成果,12月10日,又召開了教學檢查經(jīng)驗交流會,向全體教師報告了對本科四年級學生學習效果檢查的情況。會上,還交流了文學概論和中國現(xiàn)代文學作品選等三門課程的教學檢查情況。
1964年7月10日,語言文學系黨總支召開了本科全體學生和部分教師干部學習毛主席著作經(jīng)驗交流會。會上,顏真真、黃庭槐、劉光賢、胡干多等五位同學發(fā)了言。他們介紹了如何帶著階級感情學習毛主席著作,并且通過許多具體事例,介紹了他們帶著問題活學活用,以毛主席著作精神來指導自己實際行動的體會。大會發(fā)言后,黨總支副書記閻乃鈞同志發(fā)表講話。
1964年7月15日,語言文學系舉行了“時代精神”問題學術(shù)討論會。參加討論的教師、進修生、研究生和部分本科同學,就今年7月7日《光明日報》發(fā)表的金為民、李云初的《關于時代精神的幾點疑問》一文,進行了討論。
1964年7月24日,語言文學系文學理論研究班全體畢業(yè)生舉行畢業(yè)話別會。研究班主任、文學研究所所長何其芳同志應邀出席會議,何洛、羅髫漁、馬奇等本系領導同志和部分教師也參加了畢業(yè)話別會。
1964年7月25日、26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林默涵應邀來校,為語文系師生作題為“關于文藝工作任務”的報告。
1964年9月-1965年5月,語文系師生100多人前往陜西長安縣參加農(nóng)村“四清”遠動(即農(nóng)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另有十多位教師到京郊順義縣楊鎮(zhèn)參加“四清”運動。
1965年7月,語言文學系為了給參加農(nóng)村社教的同學們介紹近一學年文藝戰(zhàn)線上階級斗爭的情況,舉辦了文藝專題講座。參加聽講的,除了語文系的學生外,新聞、歷史兩系的同學也旁聽了其中的若干專題。討論共分八個專題,第一講,傳達周揚同志、林默涵同志有關當前文藝問題的報告、講話;第二講,關于現(xiàn)代文學中的一些問題,主要是對三十年代文學的評價問題;第三講,介紹一年來各省、市、自治區(qū)文藝思想斗爭情況;第四講,介紹語言學研究現(xiàn)狀;第五講,介紹一年來古典文學研究中的一些問題,主要是關于批判繼承問題;第六講,介紹近年來文化革命的新成就,主要是文學、藝術(shù)各部門出現(xiàn)的優(yōu)秀的創(chuàng)作成果;第七講,介紹關于批判“寫中間人物”論的情況;第八講,關于周谷城美學思想批判問題。講座于七月十二日開始,八月七日結(jié)束。系付主任馬奇同志在講座開始之前,作了簡短的講話,他要求大家,通過文藝專題講座,結(jié)合反面材料重新學習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用毛澤東文藝思想批判資產(chǎn)階級文藝思想,樹立無產(chǎn)階級的文藝觀。
1965年8月,語文系64級學生溫儒敏評論長篇小說《歐陽海》的文章,在《光明日報》發(fā)表。
1965年12月7、8日下午,語言文學系分別召開了教師和學生學習毛主席著作經(jīng)驗交流會。在教師學習毛主席著作交流會上,陳寶云、**、林志浩、王國璋、吳秋濱等五位同志發(fā)言。最后,總支書記俞圣祺同志講話。
在學生學習毛主席著作的心得交流會上,李桂英、周淑敏、張惠卿三名同學和文學班四年級評論小組介紹了他們的學習體會。
1965年12月,語言文學系四、五年級本科同學對如何評價《海瑞罷官》一劇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會上討論了四個問題。一,《海瑞罷官》是香花?還是毒草?二,如何評價“清官”。三,封建道德能否批判繼承問題。四,如何創(chuàng)作歷史劇問題。
1966年2月21日,語文系一年級學生赴京郊蘇家坨公社實行“三下二上”半工半讀。
八、中國語言文字研究所成立
1961年6月21日,成立中國語言文字研究所。
語言文字研究所是在前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老校長吳玉章的直接領導與關懷下,于1960年創(chuàng)建的,是我校也是我國高等院校中最早成立的語言文字研究所之一。
從建國初期到60年代中期,我國語言文字應用中最大的事件就是在黨和政府的領導、組織和支持下進行了文字改革工作,即: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制定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創(chuàng)建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研究所的目的是為了配合我國文字改革工作而進行語言文字學的基礎理論研究、語言文字應用研究和文字改革工作的各種試驗。
1960年2月,建所籌備工作正式開始,當時叫做語言文學研究所,1961年7月正式定名為中國語言文字研究所,直屬校部領導,所長張照,副所長王食三。1963年4月,改歸語文系領導,所長羅髫漁,副所長張照(兼)。1964年6月又改為校屬研究所,所長吳玉章(兼),副所長張照(兼)。
研究所最初的成員由兩部分人組成。一部分是古漢語教師進修班的全體學員,一部分是圖書館方法研究科的全體人員,共30人。研究所一成立,就投入文字改革工作的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主要的科研成果有:1963年出版了《漢語拼音詞匯定型化研究材料》(專著)。這是針對拼音文字同音詞問題而進行的開拓性研究,在國內(nèi)外是第一次系統(tǒng)而全面地進行漢語拼音文字的定型化研究。1964年又出版了一部專著《現(xiàn)代必讀漢字》。
九、文革前的對外漢語教學
中國人民大學的對外漢語教學事業(yè)是從50年代起步的。
我校的對外漢語教學工作一直由分管外事工作的校長直接領導。
從50年代至1965年,外國留學生漢語教學由留學生辦公室管理,沒有專職教師,教學對象分散在各系,沒有集中在一起分班教學,而是通過個別輔導的方式幫助留學生克服學習專業(yè)中的語言障礙。
1965年,在留學生辦公室下設留學生漢語教學組,有16名專職教師,采用分班教學的方式,任務是在外國留學生進入專業(yè)學習前進行一年時間的漢語培訓。
“文化大革命”前,留學生辦公室由閆乃鈞任副主任。
十、文革時期
1966年6月,全國進入文化大革命混亂時期。
1966年12月12日,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中國教育工會主席、中國人民大學校長、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教育家、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語言文字學家吳玉章病逝于北京醫(yī)院,終年88歲。
1969年9月,中國人民大學成立軍宣隊、工宣隊、領導干部、群眾代表組成的三結(jié)合的校革命委員會。
1969年11月-1972年底,人民大學分8批1583人,483戶家屬赴江西省余江縣創(chuàng)辦五七干校,下放勞動改造。
1972年12月,五七干校撤銷,下放職工與家屬全部返回北京。
1972年9月-1973年6月,人民大學近1420名教職工分配工作:語言文字研究所的教師、干部被分配到北京大學;語文系、共同政治課教研室、直屬漢語教研室的教師、干部分配到北京師范學院;留學生辦公室的教師及學校其他部門的一些干部,分到北京語言學院。
1973年10月10日,中共北京市委、市革委會通知,撤銷中共中國人民大學領導小組和中國人民大學革命委員會。軍宣隊全部撤離學校。中國人民大學宣告結(jié)束。
(以上部分由朱冠明編寫,陳傳才補充,潘天強修改)
第二階段:1978.8.復校——2005.7.文學院成立
十一、復校以后:中國語言文學系(1978.8復校時更名)
1978年
7月 7日 國務院正式批準教育部《關于恢復中國人民大學有關問題的請示報告》。
7月26日 復校誓師大會舉行,宣告中國人民大學正式恢復。成仿吾為校長。
7月29日 黨中央任命成仿吾為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郭影秋為第二書記,邵子言、胡林畇為副書記。國務院任命成仿吾為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郭影秋為第一副校長,邵子言、胡林畇為副校長。學校實行黨委制。
8月2日 繆朗山教授去世,終年68歲(1910-1978)。
9月21日 復校后中文系首屆(78級)本科生53人報到。他們來自全國各地,大多數(shù)是下鄉(xiāng)知青、工人、軍人和干部,也有部分應屆畢業(yè)生。
10月 語言文學系更名為中國語言文學系,簡稱中文系。中文系恢復運作,從北大、北師大、北師院等單位返校的教師、干部立即投入教學和管理工作。何洛任系主任。俞圣祺任黨總支書記、系副主任。全系設有文藝理論、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外國文學史、古代漢語、現(xiàn)代漢語、語言學等教研室。
本年底 中文系創(chuàng)辦學術(shù)刊物《文學論集》,這在高校鮮有先例。該刊在學術(shù)界產(chǎn)生較大影響。
復校以后,中文系重新調(diào)整本科專業(yè)設置和培養(yǎng)目標,由建系時的兩個專業(yè)改設為一個專業(yè)——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制4年,三年級開始分語言、文學兩個專業(yè)方向。
1979年
9月15日 教育部黨組通知:經(jīng)黨中央批準,霍遇吾、胡林畇任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張騰宵、李震中任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10月9日 全校開學典禮,中文系79級31名本科生報到。高教部批準中文系文藝學、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外國文學、語言學等學科招收碩士學位研究生,共招收復校后首屆(79級)碩士研究生20名。
1979年 語言文字研究所開始招收現(xiàn)代漢語專業(yè)文字改革研究方向碩士研究生,當年招收3名。
1980年
因?qū)W生宿舍緊張,1980年中文系本科生停招1年。
王宗伯任語言文字研究所所長。
12月14日 中文系文藝理論研究生韓宇紅當選海淀區(qū)人民代表。
1981年
9月10日 81級本科生舉行開學典禮。
11月3日 據(jù)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通知,經(jīng)第一次學位授權(quán)審核批準,中文系“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中國文學批評史”、“世界文學”和“語言學”四個學科獲碩士學位授予權(quán)。
1981年暑期 我校招收了人民大學復校以來的第一批留學生。教學工作由現(xiàn)代漢語教研室承擔,教學管理工作由王國璋負責。
1981年—1983年 中文系教師編寫的《文學理論》(鄭國銓、周文柏、陳傳才著)、《馬列文論選講》(紀懷民、陸貴山、周忠厚、蔣培坤著)、《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林志浩主編)、《外國文學簡編》(朱維之、趙澧主編)等四部教材出版,在學術(shù)界、教育界產(chǎn)生廣泛影響。
1982年
7月24日 復校后中文系首屆本科生53人畢業(yè)分配到全國各地。
9月12日 82級本科生入學。
中文系舉辦文藝學助教進修班,鄭國銓任班主任。
中文系和全國出版工作者協(xié)會合作開辦詞典編寫班,共舉辦兩期,并由胡明揚主持編寫《詞典學概論》。
紀懷民教授去世,終年59歲(1925-1983)。
1983年
1月1日元旦 黨總支書記兼中文系副主任俞圣祺帶領79級全班同學到陜西長安縣實習。實習歷時一個月。
5月11日 中文系副教授汪金丁當選為全國政協(xié)第六屆委員會委員。
北京市高教局轉(zhuǎn)發(fā)國家教育委員會通知,批準我系馮其庸、趙澧、汪金丁、林志浩4位老師自1983年5月11日晉升為教授;陳傳才、陳復華、謝自立、王金陵、余飄、黃漢生、張慧珠、管瓏、蘆荻、王積賢等10位老師自1983年5月11日晉升為副教授。
9月 83級本科生和碩士生入學。
6月11日 學校召開中層干部會議,教育部部長、部黨組書記何東昌宣布我校領導干部任命名單:成仿吾為名譽校長,免去其黨委書記、校長職務;郭影秋為名譽校長,免去其黨委第二書記、副校長職務;張騰宵為黨委書記,張騰宵、謝韜、李震中、黃達為副校長;李煥昌、周興建為黨委副書記;霍遇吾、胡林畇為顧問,免去他們的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職務。我校原黨委副書記、副校長邵子言已調(diào)離我校,孫力余已離職休養(yǎng)。
1984年
胡明揚在法國社會科學院東亞研究所作題為“北京話”的學術(shù)演講。
1月13日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通知:經(jīng)第二次學位授權(quán)審核批準,中文系“文藝學”學科獲碩士學位授予權(quán)。
2月20日 中文系召開全系教師大會,謝韜副校長宣布學校關于中文系領導班子的決定:任命何洛為名譽系主任,謝自立為副系主任(主持行政工作),章安祺為副系主任;王笑湘為黨總支書記,金戈為黨總支副書記。
至本年,中文系總計百人:“在編”95人,“離退”5人。在編人員中,專業(yè)教師81人,教輔人員9人,行政人員5人。專業(yè)教師中,教授5人(何洛、馮其庸、趙澧、汪金丁、林志浩),副教授17人。
4月 4日 中文系舉辦全系運動會。
4月27日 中文系與校團委、學生會和學生詩社舉辦“紀念‘五四’, 振興中華,艾青詩歌朗誦演唱會”。原華北聯(lián)合大學和華北大學文藝學院負責人、著名詩人艾青和夫人高瑛出席演唱會。
5月18日 名譽校長成仿吾因病去世,享年86歲。
9月15日 84級本科新生舉行開學典禮。
10月1日 中文系師生參加建國35周年國慶游行,通過天安門時受到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的檢閱。
暑假期間,周宏興老師提出創(chuàng)辦函授大學的設想。10月24日,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中國青年報社、北京市文藝學會、北京市社科所文研室聯(lián)合簽訂《關于主辦北京人文函授大學協(xié)議書》,協(xié)議規(guī)定:該校實行校長負責制;由名譽校長艾青、學校發(fā)起人周宏興、馬畏安、曹子西和主辦單位代表組成校務委員會,周宏興任校長,馬畏安、李德堂任副校長。我系代表為章安祺。10月29日,北京人文函授大學舉行了開學典禮。
11月8日 第二屆校學位評定委員會組成,黃達任主席,宋濤、塞風、戴逸、秦錫瑜任副主席,我系趙澧教授任委員。語言文學分會由趙澧任主席,謝自立、馮其庸、林志浩、蔡鐘祥、胡明揚、陳傳才、傅興嶺任委員。
1985年
繆郎山教授的遺著《西方文藝理論史綱》由人大出版社出版,受到學界好評。
胡明揚教授分別在美國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等名校講授“中國現(xiàn)代語言研究”和“中國新的考古發(fā)現(xiàn)”。
4月3日 中文系辦公會決定組成系學術(shù)委員會:謝自立任主任,朱靖華和陸貴山任副主任。
5月 語言文字所《國家標準: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符集•基本集》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陶沙為主要負責人之一。
5月 召開京津地區(qū)“漢語短班教學工作會議”,李大忠為會議主持人。
7月-8月 黃晉凱、許鵬、潘天強老師帶領82級同學約30人到青海西寧、海晏、互助、格爾木等地實習、采風。
7月-8月 學校向國家教委和北京市高教局申請教師高級職稱任職資格的全部審定權(quán),獲得批準。文學學科評審組獲得教授資格評定權(quán)。
7月31日 學校召開中層以上干部會,國家教委副主任、黨組書記何東昌到會宣讀中共中央5月30日的決定和國務院6月14日的任命:袁寶華兼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袁校長和學校干部見面。
9月12日,學校召開中層以上干部會,袁寶華校長宣讀了國家教委的決定:我校設立黨組,實行校長負責制。袁寶華任黨組書記,黃達任黨組副書記;黃達、羅國杰、李文海、楊德福任副校長;李煥昌任代理黨委書記,力康泰、周興健、俞家慶任黨委副書記。聘請張騰宵、謝韜、李震中為學校顧問。
9月1日 經(jīng)國家教委批準,中文系恢復舉辦研究生班,設“語言學”和“文藝學”兩個專業(yè)。當年先設語言學研究班,有9人入學。
9月4日-9月18日 中文系在學校北戴河休養(yǎng)所舉辦“文藝學方法論研討班”,參加者為全國高校文藝理論和文藝批評專業(yè)教師。邀請校外陳涌、李希凡、陸默林、程代熙、劉再復、錢中文、吳元邁、章國鋒、胡經(jīng)之、王向峰、林興宅、魯樞元等14位著名學者,以及本系陸貴山、鄭國銓、陳傳才、周文柏、張秉真等7位中年教師做學術(shù)報告。
9月15日 85級本科新生入學。
10月 留學生漢語教研室成立,王國璋任教研室主任。
10月31日 中文系有7種專業(yè)教材被列入“國家教委‘七五’期間高等學校中文學科專業(yè)教材編選計劃”,它們是:《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發(fā)展史》、《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評》、《西方文藝理論史》、《西方文論精讀文獻》、《美學教程》、《比較文學概論》和《西方語言學名著選讀》。
11月30日 中文系3項研究課題列入“首批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項目”:“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史”(與北京大學合作)、“文學基本理論研究”(與復旦大學合作)以及“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與文學思潮研究”。
1986年
1月3日 語言文字所同解放軍某部聯(lián)合研制成功的“漢語拼音正字法輸入系統(tǒng)”在京通過鑒定。
2月 根據(jù)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于下放碩士學位授權(quán)學科、專業(yè)審批權(quán)試點工作的通知》,中國人民大學被批準為首批試點單位。中國語言文學成為校內(nèi)9個可自行審批碩士學位授權(quán)學科、專業(yè)的一級學科之一。
3月19日 語言文字研究所召開“語言文字信息庫”論證會。
4月6日-5月17日 潘天強、李永祜老師帶領83級本科40名同學到武漢鋼鐵公司實習。
5月2日 《中國人民大學叢書》編委會成立,袁寶華為主任,羅國杰為副主任。黃達副校長向40名編委頒發(fā)聘書,并審議了部分選題。我系繆朗山教授的《西方文藝理論史綱》列入?yún)矔着x題。
6月 整黨以來,不斷清除黨組織發(fā)展中“左”的傾向,自1984年10月至1988年10月,中文系教師中先后有謝自立、胡明揚、趙澧、王積賢、王清波,蔡鐘翔、李永祜、吳小林、張明、田雙貴、楊鋼元,黃晉凱、鄭國銓、郭錦桴、金天相,張慧珠、余飄、楊從潔、張德堯,黃漢生和尹振海等21位同志入黨,實現(xiàn)了他們多年的夙愿。
6月21日 教師職稱評聘工作于1983年“凍結(jié)”,1985年“解凍”,并逐步正?;?、制度化。中文系評審組的工作從1985年9月持續(xù)到1986年5月。經(jīng)學校教師職務評審委員會討論通過,確認自1986年6月21日起,我系胡明揚、鄭國銓、陸貴山和茅玉美4位老師具備教授任職資格;成復旺、楚永安、黃保真、黃晉凱、梁式中、馬德俊、王忠琪、吳小林、徐京安、閻煥東、趙遐秋、周生亞、周文柏、周忠厚、周宏興,王笑湘、金錫謨、池曦朝和劉瑞蓮等19位老師具備副教授任職資格。
6月23日 校學生會主辦的1985-1986學年最佳講課教師評選活動揭曉,王振民等39名任課教師獲最佳講課教師稱號。學校領導李文海和俞家慶等出席師生座談會并講話。
7月28日 據(jù)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通知,經(jīng)第三次學位授權(quán)審核批準,我系“中國古代文學”和“現(xiàn)代漢語”兩個學科獲碩士學位授予權(quán)。至此,中文系已擁有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quán)點。
9月 文藝思潮研究室成立,陸貴山任教研室主任
9月1日 中文系第二屆“語言學研究班”有5人入學;新設的“文藝學研究班”有19人入學。胡明揚和陳傳才分別擔任班主任。當年我系在讀學生有碩士生28名,研究生班學生33名,本科生164名。
9月24日 經(jīng)1986-1987學年第3次校長辦公會決定,中文系獲準增設漢語專業(yè)。
11月12日 黨總支召開黨員大會,進行換屆選舉。章安祺、潘天強、李林、張秉真、周生亞、周文柏和鄭曰煥當選總支委員。
11月19日 學校黨組決定:章安祺任中文系黨總支書記,潘天強任副書記。
11月 原對外漢語教研室于11月調(diào)離中文系,成立對外漢語教學中心。
12月24日-1月5日 學校多次召開中層干部會議,通報近日“人北清師”學潮情況,傳達中央領導有關講話精神,認為學生鬧事是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思潮泛濫的結(jié)果。
1987年
5月 劉縉任語言文字研究所所長。
5月5日 中文系的四部教材全部評為校級優(yōu)秀教材, 并由學校向教委推薦參選國家優(yōu)秀教材,這四部教材是:馬德俊等主編的《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評》、陳復華的《漢語音韻學基礎》、趙澧等主編的《外國文學簡編》以及鄭國銓、陳傳才、周文柏合編的《文學理論》。
5月23日 優(yōu)秀教學獎評審組由系領導、師生代表和教務人員組成,謝自立任組長。系評審組投票決定:成復旺、張秉真、葉君遠、胡明揚老師報學校獎勵;黃晉凱、黃保真、郭成韜、周生亞老師由本系獎勵。
6月1日 中文系系辦公會研究教師職稱評定中的遺留問題。經(jīng)系教師職稱評審組討論通過,決定授予丁浦副教授職稱。
6月3日 中文系召開全系教師會,李文海副校長宣布學校黨組5月20日任命的新一屆系領導班子:謝自立為系主任,陳傳才、張秉真和李林為副系主任。
6月 北京人文函授大學主辦單位,聯(lián)合簽署《北京人文函授大學主辦單位和校務委員會聯(lián)席會議紀要》。紀要規(guī)定:校務委員會改稱“主辦單位聯(lián)席會議”,由主辦單位各派兩名代表與正副校長聯(lián)合組成,學校實行主辦單位聯(lián)席會議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我系代表為謝自立和章安祺。
7月 語言文字所和承德醫(yī)學院聯(lián)合完成的“信息處理用中文詞庫系統(tǒng)”和“中小學教材詞頻統(tǒng)計工程”通過省部級鑒定。該成果屬國內(nèi)首創(chuàng)。
8月 經(jīng)校教師職務評審委員會討論通過,授予朱靖華、蔣培坤和離休教師王金陵教授任職資格。
9月10日 學校隆重慶祝第三個教師節(jié),向33名獲得我校首屆優(yōu)秀教學獎的教師和被評為北京市“教書育人”、“服務育人”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頒發(fā)證書。中文系胡明揚教授被評為北京市教書育人先進工作者。
12月24日 中文系召開校友座談會。劉建軍、王春元、何文軒、連鋏、劉慶庫等先后發(fā)言,為我系的學科建設獻計獻策。老主任何洛參加座談并發(fā)言。
12月31日 在1987年高校教材評選中,我系紀懷民、陸貴山、周忠厚、蔣培坤合編的《馬克思主義文藝論著選講》獲國家教委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yōu)秀教材一等獎。
蔡鐘翔、成復旺、黃保真的《中國文學理論史》5冊出齊,在學術(shù)界產(chǎn)生較大影響。
1988年
1月30日 中文系第二系主任羅髫漁因病去世,終年86歲(1902-1988)。
2月 劉縉任對外漢語教學中心主任。
10月 陳傳才教授擔任國家教委紀念黨的三中全會10周年優(yōu)秀學術(shù)論文評選委員會中國文學組副組長。
11月 北京市比較文學研究會成立大會在我系召開,徐京安教授為該會常務副會長。
6月25日 經(jīng)校教師職務評審委員會討論通過,授予陳傳才和離休教師余飄、黃漢生教授任職資格。
12月24日 召開總支黨員大會,進行換屆選舉。章安祺、武小瑜、陳傳才、潘天強、許鵬、章炯林和楊存田當選總支委員。1989年1月3日下午,黨總支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選舉章安祺為書記,武小瑜為專職副書記。
1989年
4月16日-5月13日 **同志逝世后,學生風波開始蔓延。
4月18日和19日,高校學生聚集天安門廣場。我校各級領導和廣大教師堅持實事求是和正面疏導,中文系自4月18日至28日曾5次召開學生會議。經(jīng)過大量的思想工作,學校于5月5日基本復課,5月13日舉行了田徑運動會。
6月10日 學校宣布學生停課放假,教職員工堅守崗位。
10月,陶沙主持的《全國中小學教材詞語頻度統(tǒng)計工程》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
11月7日 中文系原“文藝思潮研究室”改為“文藝思潮研究所”,陸貴山任所長。
11月21日 中文系成立“比較文學研究所”,張秉真任所長,楊恒達任副所長。
1990年
2月24日 北京人文函授大學辦學已近6年。90年初,學校已設12個系,其中6個系由中國人民大學相關系所承辦;在全國各地建分校60所,輔導站224個;招, , 收了6屆學生,達48萬余人,購置了3600平米辦公用房,積累了2375萬元辦學資金和1千多萬元存款利息。
4月26日-5月12日 潘天強、許鵬帶領86級本科36名同學到安徽馬鞍山鋼鐵公司實習。
6月 人大中文系舉行建系30周年紀念大會。
7月 校務會議通過校黨委會決定:謝自立調(diào)任校書報復印資料中心主任。
9月 校務會議通過校黨委會決定: 陳傳才任中文系主任、校學術(shù)委員會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
10月20日 校務會議通過校黨委會決定:章安祺調(diào)任校黨委組織部部長。
1991年
林志浩教授的《魯迅研究》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
1月 郭錦桴《中國女性禁忌》(河北人民出版社)獲河北省優(yōu)秀圖書獎、第七屆北方十五省市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獎。
3月20日 首都高校第一個由大學生組成的紅學會——中國人民大學大學生紅樓夢學會成立。中國紅學會會長馮其庸、副會長李希凡等來校祝賀,并與同學們座談。
3月 由新華社牽頭,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研究所參加的“, , 七五”重點攻關項目“新聞漢語詞庫”在北京通過專家鑒定。新華社的漢字輸入系統(tǒng)已經(jīng)采用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研究所研制的人大碼。
5月 美籍華人作家聶華苓在趙霞秋教授陪同下訪問我系并同師生座談。
9月-12月 潘天強代表中國人民大學參加中宣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籌建工作。
12月7日 我校何洛等28位教授獲準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此前,1990年曾確定我校戴世光、吳大琨、宋濤、鄔滄萍、肖前5位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2月16日 學校召開中層干部會議,國家教委黨組書記、副主任何東昌宣布國務院11月14日決定:國務院和國家教委黨組同意袁寶華辭去其兼任的中國人民大學校長職務。任命黃達為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學校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會上,何東昌、袁寶華、黃達分別講話。
1992年
3月25日 陸貴山當選校務委員會委員。
6月13日 何洛教授去世,終年八十二歲(1911-1992)。
6月22日 北京市社科聯(lián)某負責人,自去年5月曾多次干涉人文函大事務。今年1月14日,竟然搶占學校,停止校長職務,轉(zhuǎn)走辦學資金。今天,中文系調(diào)查組根據(jù)北京市文教辦批示(“社會力量所辦學校的內(nèi)部事務,應由主辦單位研究解決”),依法恢復學校秩序。1992年7月17日至1993年10月16日,北京市成教局共召集了十次主辦單位代表會議,最后成立了理事會,通過了理事會章程,并選舉高偉為理事長,章安祺、曹子西、甘海嵐為副理事長。1994年2月28日至12月16日,理事會根據(jù)成教局指示,決定由甘海嵐和黃晉凱負責進行學校審計。1995年7月3日,理事會任命黃晉凱為校長,周宏興為常務副校長,李德堂、王鳳海為副校長。一場風波終歸平息。
10月,李逸安主持的國家古籍整理規(guī)劃項目《張耒集》獲全國古籍整理三等獎。
11月 紀念校慶55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文學分會場在我系舉行。
1993年
2月20日 中文系召開全系教師大會。黨委書記兼副校長李文海和組織部部長劉憲蘇宣布學校黨委決定:任命章安祺為主任,周生亞、楊慧林為副主任。3月10日下午,中文系再次召開教師大會。黨委副書記馬紹孟和組織部長劉憲蘇宣布黨委任命總支干部的決定:章安祺為書記,王林英為副書記。此后,系主任公布了系辦公會確定的各教研室主任和系學術(shù)委員會委員的名單。
中文系教職員工總計百人(與十年前相同):“在編”66人,“離退”34人。在編人員中,專業(yè)教師57人,教輔人員5人,行政人員4人。專業(yè)教師中,教授13人(鄭國銓、陸貴山,朱靖華,陳傳才,陳復華、黃保真,蔡鐘翔、趙遐秋,謝自立、瞿藹堂、周忠厚,王振民、黃晉凱),副教授30人。
7月10日 中文系與國家新聞出版署合辦的“碩士學位課程進修班”舉行開學典禮。會上,全面總結(jié)了文革前人大文學研究班的辦學經(jīng)驗,并圍繞“適應改革開放需要,培養(yǎng)在職高級人才”的議題進行了座談;聘請了謝宏、李準、錢中文、吳元邁、袁行霈、嚴家炎、陸默林、騰云等8位兼職教授。學校領導馬紹孟、鄭杭生、周新城、袁振宇等出席會議。當天,中央電視臺在新聞聯(lián)播中予以報道,北京電視臺和十多家媒體也播發(fā)了消息。
9月,陶沙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教師。
7月15日-8月15日 韓國慶南大學中文系主任李哲理帶30名學生組成的“漢語研修團”來我系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我系將派王清波赴慶南大學接替梁式中,承擔教學任務。
8月27日 學校黨委決定:任命葉君遠和尹振海為中文系副主任,同意周生亞辭去副系主任的職務。
9月 郭先珍任語言文字研究所所長。
楊恒達、黃晉凱、張秉真、徐京安獲北京市普通高等學校優(yōu)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11月25日 中文系兼職教授、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錢中文來我系做學術(shù)報告,題目為“當代文藝學研究狀況”。
12月 金天相任對外漢語教學中心主任。
12月17日 據(jù)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通知,經(jīng)第五次學位授權(quán)審核批準:我系“文藝學”獲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quán),實現(xiàn)了我系博士點“零的突破”。
1994年
10月,李泉獲全國對外漢語教學優(yōu)秀教學獎。
2月21日 中文系與國家新聞出版署合辦的第二期“碩士學位課程進修班”開始上課。在第一期“中國古代文學”和“世界文學”兩個專業(yè)的基礎上,又增設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和“文藝學”兩個專業(yè)。
4月14日 中文系成立“華人文化研究所”,金戈任所長,葉君遠任副所長。
5月4日-5月10日 中文系召開總支黨員大會,選舉黨總支委員會。章安祺、王林英、趙乃增、殷國光、楊鋼元、冷成金和張明當選總支委員。5月10日下午,黨總支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選舉章安祺為書記,王林英為副書記,并研究確定了總支委員的分工。
9月13日 按照研究生院要求,我系成立博士生指導小組,由陸貴山、陳傳才、章安祺、蔡鐘翔和葉君遠組成,陸貴山任組長。
1995年
1月 《漢字信息處理用國際標準:ISO-10646中朝日CJK漢字大字符集》獲國家技術(shù)監(jiān)督局科技進步一等獎,陶沙為漢字方面負責人。
1月16日 國家教委正式通知:中文系經(jīng)評審入選“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yǎng)和科學研究基地”。我校“文史哲”均入選國家文科基地,學校成立了“基地建設指導委員會”,李文海任主任,袁振宇任副主任,石亞軍和文史哲三系所的負責人為成員。
全國高校共設文科基地49個:中國語言文學22個、歷史學20個、哲學7個。“文史哲”三學科都入選基地的學校還有: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和中山大學。
2月15日 趙澧教授病逝,終年77歲(1919-1995)。
7月31日 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在濟南成立。我系陸貴山當選副會長。
8月13日 林志浩教授去世,終年六十八歲(1928-1995)。
9月25日-9月28日 由我系華人文化研究所發(fā)起和主辦的“面向二十一世紀的華人文化”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在校舉行。12家新聞媒體予以報道。
11月22日 研究生院召開博士生導師會。中文系現(xiàn)有4位博士生導師:陸貴山、陳傳才、
章安祺和李準(兼職)。
12月8日 人事處從1994年4月14日起進行“人員定編、工資包干”,將中文系編制定為49
人,不足復校初期或首都師大中文系人數(shù)的一半;經(jīng)多次交涉和領導干預,正式下達的編制控制數(shù)仍為51人,這甚至少于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導師的人數(shù)。中文系的隊伍建設長期擱淺,學科發(fā)展嚴重受阻。
1996年
林杏光的《現(xiàn)代漢語動詞大詞典(人機通用)》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一等獎。
1月9日 中文系成立“基督教文化研究所”,楊慧林任所長。
1月23日 國家教委下達《關于公布國家教委第三屆優(yōu)秀教材評獎結(jié)果的通知》:中文系張秉真、章安祺、楊慧林編著的《西方文藝理論史》獲國家教委第三屆高等學校優(yōu)秀教材二等獎。(去年9月初評,我系通過3項。)
1月25日 葉君遠因赴韓國講學,不再擔任系副主任職務;4月17日,校黨委決定任命程光煒為副系主任。
3月 陶沙教授當選北京市政協(xié)委員。
3月 中文系將語言學及現(xiàn)代漢語教研室合為語言學教研室,將語文寫作教研室改為現(xiàn)代漢語教研室?,F(xiàn)代漢語教研室除了為本系開設寫作課,還承擔全校的現(xiàn)代漢語和寫作課教學工作。
4月10日 中文系語言專業(yè)調(diào)整為三個教研室:語言學教研室、古代漢語教研室和現(xiàn)代漢語教研室。原漢語寫作教研室撤銷,其教學任務由現(xiàn)代漢語教研室承擔。
11月 語言文字研究所與對外漢語中心合并,成立對外語言文化學院,金戈任院長。
11月5日 朱靖華教授在韓國外國語大學講授“中韓蘇軾研究比較”。
本年中文系申報“九五”期間科研課題獲準立項的項目有: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3項,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3項;北京市社科規(guī)劃項目3項;國家教委社科規(guī)劃項目5項,國家級重點教材項目5項,“面向21世紀教學內(nèi)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計劃”項目3項。
1997年
對外語言文化學院教師榮繼華被老撾教育部授予“外國專家特殊貢獻獎”,劉縉被評為“北京市優(yōu)秀教師”,林杏光的《漢英詞典》獲“國家第二屆辭書一等獎”。
陸貴山、陳傳才、周忠厚、王振民、金元浦獲北京市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
殷國光的《呂氏春秋詞類研究》獲第七屆北京大學王力語言學獎金二等獎。
3月 林杏光《現(xiàn)代漢語述詞動詞機器詞典》,獲北京市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
3月5日 中文系成立“現(xiàn)代詩學研究所”,程光煒任所長。
10月 陳傳才被學校評為優(yōu)秀研究生導師。
11月 97級本科生耿濤等創(chuàng)辦《中文學刊》,成為中文系重要的學生學術(shù)刊物,影響很大。
6月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國家教育委員會印發(fā)經(jīng)修訂的《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yǎng)研究生的學科、專業(yè)目錄》。學科門類:“文學”,含4個一級學科:“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和“藝術(shù)學”。“中國語言文學”含8個二級學科:“文藝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中國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學”和“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修訂前,“中國語言文學”含12個二級學科:“文藝學”、“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民間文學”、“中國文學批評史”、“中國古典文獻學”、“語言學”、“現(xiàn)代漢語”、“漢語史”、“漢語文字學”、“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學”和“新聞學”。
9月30日 學校黨委決定任命中文系新一屆領導班子:章安祺為系主任,楊慧林、金元浦和賀陽為副系主任。
1998年
3月4日 去年12月31日,中文系黨政干部聯(lián)席會決定《文學論集》和《語言論集》復刊。今日召開兩刊編委會和編輯部聯(lián)席會議。編委會由馮其庸、錢中文、吳元邁、胡明揚、謝自立、陸貴山、陳傳才、蔡鐘翔、成復旺、趙遐秋、黃晉凱、瞿藹堂、周生亞、章安祺、楊慧林、金元浦、賀陽組成?!段膶W論集》編輯部成員有金元浦、黃克劍、葉君遠和馬相武;《語言論集》編輯部成員有賀陽、殷國光和勁松。
4月12日 殷國光的《呂氏春秋詞類研究》獲國家教委普通高等學校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三等獎”。
4月20日 汪金丁教授去世,終年88歲(1909—1998)。
6月30日 據(jù)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通知:經(jīng)第七次學位授權(quán)審核批準,我系“中國古典文獻學”
二級學科獲碩士學位授予權(quán)。
7月 陸貴山、陳傳才、周忠厚、金元浦的《文藝理論教學與改革》獲北京優(yōu)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9月21日 黃克劍的《人文學論綱》、李林的《古代漢語語法分析》、金元浦的《文學解釋學》獲北京市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
10月7日 周生亞老師獲中經(jīng)報基金優(yōu)秀教師獎。
11月 中文系獲得全校VISA杯學術(shù)論文大賽研究生組總冠軍。
11月2日 中文系聘臺灣著名作家陳映真為客座教授,今天舉行聘任儀式。
12月9日 教育部已下文征集文科優(yōu)秀教材,人大出版社人文編輯室推薦我系6部教材:《文學理論新編》、《外國文學簡編》、《西方文藝理論史》、《古代漢語》、《西方語言學名著選讀》和《中國古代語言學名著選讀》。中文系與出版社商定編選出版中文專業(yè)系列教材。
胡明揚教授分別在挪威奧斯陸大學、斯洛文尼亞布爾雅那大學講授“中國現(xiàn)代語法研究”。
林杏光當選第九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
1999年
陳傳才主編的《文藝學百年》作為北京出版社“百年回顧系列著作”之一,受到學界好評。
中文系古代漢語教研室編寫的《古代漢語詞典》獲第三屆國家辭書二等獎。
1月 在學校首次舉辦的“十大教學標兵”評選活動中,葉君遠被評為“十大教學標兵”之一。
4月20日-4月24日 中文系承辦全國高校外國文學教學研究會年會:“與巨人對話——紀念歌德、巴爾扎克、普希金、海明威學術(shù)討論會”。
6月10日 中國古典文獻學被列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同意備案的中國人民大學自行審批碩士學位授權(quán)學科、專業(yè)。
6月16日 葉君遠老師獲1999年度寶鋼教育基金優(yōu)秀教師獎。
9月 98級本科生班刊《健康與生活》正式改名為《中文新世紀》,由時任校長李文海題寫報名,從此成為中文系最重要的學生報紙。
11月27日 古代漢語教研室編寫的《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1999年)榮獲第三屆國家辭書二等獎。
9月1日 中文系在研項目共34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5項,市部級項目16項,批準經(jīng)費93.4萬元,曾有14項科研項目獲省部級以上獎。
9月28日 北京市學位委員會第一屆學科評議組成立。章安祺受聘為學科評議組成員。
11月22日 中文系系務辦公會研究決定:與人大出版社合作編寫出版“21世紀中國語言文學系列教材”。
11月 學校舉行第二屆VSA杯論文比賽,中文系獲研究生組冠軍,本科生組季軍,團體總分第二名。
12月21日 中文系系辦公會決定:續(xù)聘馮其庸、李準、謝宏、錢中文、吳元邁、張韌、饒芃子和劉小楓為兼職教授。
2000年
王貴元的《馬王堆帛書漢字構(gòu)形系統(tǒng)研究》 獲北京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
5月4日 全校“五四”文藝匯演,中文系獲團體總分第一名和最佳組織獎。自本年至2002年,中文系連續(xù)三年獲得全校“五四文藝匯演”總分第一名。
5月 中文系學生分配簽約率高:至5月底,本科畢業(yè)生93.2%簽約,碩士畢業(yè)生只有2人未簽,博士畢業(yè)生100%簽約。
11月10日-11月11日 中文系在龍泉山莊開會,專題研討本系學科建設。會議凝聚了共識,堅定了信念,明確了思路,制定了措施,是一次成功的“戰(zhàn)前動員”。
12月 陳復華主編的《古代漢語詞典》獲北京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
12月7日 國務院學位辦第八批審核同意民俗學(含中國民間文學)為中國人民大學自行審批增列的碩士學位授權(quán)學科、專業(yè)。
12月 李泉任對外語言文化學院院長。
2001年
陸貴山、周忠厚主編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概論》獲第五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
賀陽與李文海、安啟念、郭雙林共同承擔的“文史哲實驗班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索”獲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二等獎。
在全校學生學術(shù)類刊物和學生報紙的評選中,文學院《中文學刊》獲學術(shù)類刊物第一名,《中文新世紀》獲學生報紙類一等獎。
年初,國家人事部、教育部批準人大中文系設立博士后流動站。本年秋,教育部批準人大中文系文藝學博士點為國家重點學科。
1月11日-2月5日 中文系黨總支召開總支黨員大會進行換屆選舉。李林、王林英、葉君遠、黃克劍、劉秀巖、金錫謨和張明當選總支委員。2月5日,校黨委通知:常委會議批準李林和王林英為黨總支副書記,李林主持總支工作,并兼副系主任。
1月12日-1月18日 經(jīng)與書報資料中心領導1月12日和1月18日兩次商談達成協(xié)議:中文系承辦《語言文字學》、《文藝理論》、《中國古代近代文學》、《中國現(xiàn)代當代文學》、《外國文學》和《影視藝術(shù)》六種復印報刊資料;中文系組成以各刊主編為主體的編委會,謝自立為顧問,章安祺為主任,陳傳才為副主任,殷國光、賀陽、陸貴山、金元浦、成復旺、葉君遠、程光煒、黃晉凱、楊慧林、王振民、潘天強為各刊主編。3月21日,中文系正式簽訂承辦人大書報資料中心6種復印報刊資料期刊協(xié)議書。
2月4日-2月5日 中文系在西御園召開承辦復印報刊資料編委會會議,制定編委會章程,擬定各刊學術(shù)委員會名單;同時,召開系學科建設工作會,討論系“十五”期間學科建設與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綱要”含發(fā)展目標和建設措施。建設措施分教學、科研、隊伍三方面:在教學上,完善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nèi)容,加強讀寫訓練,提高全人素質(zhì)。在科研上,除承辦六種復印報刊資料外,還要辦好原有三種學術(shù)刊物:《文學論集》出版了第12輯,《語言論集》出版了第4輯,《基督教文化學刊》出版了第7輯;目前,在研項目共37項,其中國家級17項,市部級18項,經(jīng)費共170.9萬元(不含2項國外資助項目經(jīng)費),“十五”期間,有11個課題獲準立項。在隊伍建設上,爭取適當?shù)木幹?,引進急需的人才,解除對學科發(fā)展的長期困擾。
2月20日 系辦公會決定組成新的博士生指導小組:陳傳才任組長,楊慧林任副組長,陸貴山、章安祺、金元浦、黃克劍、楊恒達、袁濟喜、程光煒、成復旺、周忠厚為成員。
2月15日-3月16日 經(jīng)與人大出版社領導2月15日和3月13日兩次商談達成共識:中文系協(xié)助組織編寫出版“21世紀中國語言文學系列教材”。4月2日,人大出版社通過《選題論證報告》,共19種:《文學理論新編》、《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發(fā)展史》、《馬克思主義文藝論著選講》、《中國當代文藝思潮》、《文藝批評學教程》、《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外國文學簡編》、《中國文學理論史》、《西方文藝理論史》、《西方文藝理論史精讀文獻》、《東方文學概論》、《古代漢語教程》、《現(xiàn)代漢語教程》、《語言學概論》、《中國古代語言學名著選讀》、《西方語言學名著選讀》、《漢語音韻學基礎》。
此外,中文系與學校網(wǎng)絡學院合作,已完成10門本科專業(yè)主干課的多媒體課件。
4月 中文系獲得2001年話劇小品比賽一等獎。
4月4日,學校同意中文系文藝學學科申報“國家重點學科”。今天,金元浦、陳傳才、章安祺到北京友誼賓館參加“教育部高等學校重點學科復審答辯”,并獲全票通過。
4月9日 校人事處通知:中文系去年12月申報的“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博士后流動站”獲批準。
5月3日 中文系2001年碩士學位課程進修班(商丘班)舉行開學典禮。章安祺、楊慧林、賀陽和程光煒出席。
5月22日-23日和6月16日-17日,在達園賓館召開了兩次“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文學系列專家咨詢會”。第一次是文藝理論學科,錢中文、吳元邁、溫儒敏、陳炎、高楠等發(fā)了言。副校長馮俊出席會議。第二次是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和外國文學學科,謝冕、洪子誠、陳平原、孫景堯、孟慶樞等發(fā)了言。副校長馮惠玲出席會議。
5月23日 中文系獲當年“五四”學生藝術(shù)節(jié)文藝比賽團體總分第一名。
6月 一年來,中文系學生文體活動獲6項獎:全校學生報刊評比,《中文新世紀》獲報紙第一名;《中文學刊》獲最佳刊物獎。教育部文科基地評估驗收時,贏得了專家組的高度贊賞。在“五四”學生藝術(shù)節(jié)中,中文系獲5個一等獎、2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1個優(yōu)秀獎,以92分蟬聯(lián)全校第一名,比第二名高出20多分。
至5月底,畢業(yè)生一次性就業(yè)率為91.18%,其中在北京就業(yè)的占82.35%。
9月1日 新招本科生48人、碩士生42人、博士生17人、博士后4人。本科生與研究生之比為1:1.3
10月21日-10月26日 教育部專家組對我校的3個“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yǎng)和科學研究基地”進行評估驗收。26日下午,專家組葉朗、王慶生、胡德琨等向我校校系領導傳達評估意見。對中文學科的建設,專家組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也指出存在的不足——博士學科點少,辦公用房緊張。紀寶成校長一語中的:“中文學科博士點少,本質(zhì)上是隊伍建設問題。”他還說:“基礎學科不是一流,大學不可能是一流。中文系要打翻身仗!”
12月1日-12月2日 中文系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評論》雜志社,在我校聯(lián)合舉辦“人的全面發(fā)展與文藝學建設學術(shù)研討會”。
12月11日 胡明揚教授分別在日本名古屋大學、東京明海大學、瑞典隆德大學等校講授“中國漢語研究現(xiàn)狀”、“中瑞詞典編纂”。
10月10日至13日 由中文系、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共同主辦的“中國傳統(tǒng)倫理與世界倫理”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在校舉行。
10月 教育部對中文系“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yǎng)與科學研究基地(中國語言文學)”進行驗收評估,并將其評定為“優(yōu)秀基地”。
12月1日 由中文系與《文學評論》雜志社聯(lián)合主辦的“人的全面發(fā)展與文藝學建設”理論研討會在逸夫會議中心舉行。
12月5日至13日 楊慧林教授赴德國中國中心參加“翻譯與吸納”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并作題為“圣經(jīng)詮釋中的意義問題”演講。
12月17日至24日 楊慧林教授赴香港浸會大學參加“宗教研究與大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并作題為“實證性研究在大學建制中的嘗試”的演講。
12月27日 袁濟喜教授主撰的《六朝清音》獲第五屆國家圖書獎。
12月 中文系98級本科基地班和2000級本科基地班同時獲得2000-2001學年度全校先進班集體的榮譽稱號。
十二、人文學院階段(2002年6月-2005年7月)
中文系與哲學系(包括宗教學系)、歷史系和清史研究所共同組成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學院,人文學院的建制內(nèi)仍然保留獨立的中國語言文學系。
2002年
中文系文藝學繼續(xù)評為“國家重點學科”。
“漢藏語言研究的理論和方法”獲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
冷成金的《中國文學的歷史與審美》獲教育部普通高校優(yōu)秀教材一等獎。
陳傳才的《文學理論新編》(修訂本)獲教育部普通高校優(yōu)秀教材二等獎1月25日 中文系召開學科建設工作會。會議認為:近一年來,建立了博士后流動站,擁有了國家重點學科,被評為優(yōu)秀文科基地,聚集了一批學術(shù)骨干。3月份,有3位博士生導師相繼報到。目前我系人氣很旺,發(fā)展勢頭很好。今年學科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申報新的博士點。
2月26日-3月24日 北京市文藝學會與北京東方學園教育高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協(xié)議,將北京人文大學主辦權(quán)移交給后者。3月24日,正式交接。
3月26日 紀寶成校長和張建明副書記率校研究生院、教務處、科研處、組織部、人事處、發(fā)展處、???、校辦等部門負責人來中文系調(diào)研。紀校長多次指出:文史哲不是一流學科,絕對建不成一流大學。學科建設是重中之重,決心支持你們打這場翻身仗。一定要保持人氣很旺的發(fā)展勢頭,組建學院、領導換屆不能影響學科發(fā)展。
3月 王淑紅被評為北京市經(jīng)濟技術(shù)創(chuàng)新標兵。
4月14日 2001年6月19日,中文系系辦公會寫報告給黨委組織部:行政領導班子任期屆滿,申請換屆。此后黨委同意,并正式啟動,運作了十個月。今天,校黨委副書記張建明說,黨委決定暫不換屆。
4月14日-15日 在學校賢進樓召開“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專家咨詢會暨中國古代文體與文學學術(shù)研討會”。包括香港、臺灣在內(nèi)的全國各地和韓國古代文學領域的專家學者70余人參加會議。馮其庸、黃霖、蔡鐘翔、成復旺、李炳海等發(fā)了言,校長紀寶成和副書記張建明出席會議。
4月19日-20日 在達園賓館召開“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語言文字學》專家咨詢會”。江藍生、王寧、李如龍、馬慶株、胡明揚、林杏光等發(fā)言,校黨委書記程天權(quán)和常務副校長袁衛(wèi)出席會議。
4月14日 由中文系承辦的“中國古代文體與文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暨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專家咨詢會在校舉行。
5月 中文系與哲學系(包括宗教學系)、歷史系和清史研究所共同組成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學院,但在人文學院的建制內(nèi)仍然保留獨立的中國語言文學系,章安祺任人文學院副院長兼中文系主任。
5月 在“漢語言文學”本科專業(yè)內(nèi)設立“比較文學”和“影視與多媒體藝術(shù)”專業(yè)方向。
6月19日 校長簽發(fā)《關于組建成立人文學院的決定》:“經(jīng)學校研究,決定在哲學系(宗教學系)、中國語言文學系、歷史學系和清史研究所的基礎上,組建成立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學院。”下午,召開三系一所干部大會,宣布人文學院成立。
7月7日 俞圣祺同志因病去世,終年87歲(1916-2002)。
9月 對外語言文化學院李泉被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授予“全國對外漢語教學優(yōu)秀教師獎”。
10月18日 學校舉行人文學院成立大會,大會結(jié)束后,“面向21世紀人文科學研討會”開幕。
11月 李逸安點校的《歐陽修全集》獲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
林杏光教授去世,終年66歲(1937-2002)。
10月 許鵬任責任編輯的《老舍先生》光盤獲第二屆國家電子出版物獎。
10月19日-10月21日 我校中文系、北京大學、南開大學、《文學評論》、《光明日報》等十家學術(shù)單位,在對外經(jīng)貿(mào)部亞太培訓中心聯(lián)合舉辦“中國古代文學與文獻學專業(yè)博士生培養(yǎng)工作研討會”。會議由中文系承辦,多家媒體予以報道。
10月 中文系恢復本科“漢語言”專業(yè)的報告獲學校批準,報教育部備案。
12月16日 學校舉行2002年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及指導教師表彰大會。中文系姚建斌的博士學位論文《詹姆遜的馬克思主義闡釋學研究》獲中國人民大學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獎。
12月21日 中文系舉辦“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問題與探索”學術(shù)研討會。
12月 近年來,中文系出版學術(shù)叢書3套:“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叢書”8種,“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叢書”4種,“漢語言文字學叢書”6種。此外,未列入?yún)矔倪€有10種。
2003年
楊慧林、黃晉凱合著的《歐洲中世紀文學史》獲國家新聞出版署第六屆外國文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
1月 羅靜被評為北京市外國留學生教育先進工作者。
4月28日 馬奇教授去世,終年82歲(1922-2003)。
6月 中文系新增“漢語言”本科專業(yè),并開始招生。
7月30日 第九次學位授權(quán)審核結(jié)果已經(jīng)公示,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和“漢語言文字學”兩個二級學科獲博士學位授予權(quán)。復審結(jié)果是:“中國古代文學”100分,“漢語言文字學”92.3分。8月5日,中文系在國務院僑辦官廳綠化基地開學科建設研討會,中心議題是如何爭取學科建設的更大發(fā)展。
8月9日至18日 楊慧林教授赴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參加“基督教的語境化”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并作題為“中國基督教神學的語境語境化及其主要關注點”的演講。
9月1日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正式通知:經(jīng)第九次學位授權(quán)審核,我系獲“中國古代文學”和“漢語言文字學”兩個二級學科的博士學位授予權(quán)。
9月1日至4日 楊慧林教授赴比利時魯汶大學參加“天主教在歐洲與中國”年會,并作題為“天主教在中國的前景展望”的演講。
9月8日 人文學院中文系舉辦“文學與文化研究論壇”。
9月16日 中文系成立3個學科的博士生指導小組:“文藝學”組,由章安祺、金元浦、黃克劍組成;“中國古代文學”組,由葉君遠、李炳海、袁濟喜組成;“漢語言文字學”組,由殷國光、宋永培、賀陽組成。同時成立重點學科建設小組,由金元浦、章安祺、成復旺、黃克劍組成。
9月22日 學校向教育部推薦11篇博士論文參選“2004年全國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其中有我系博士生張進的《新歷史主義與歷史詩學》。
11月30日 由人文學院中文系發(fā)起并聯(lián)合有關單位舉辦的“多媒體文化藝術(shù)——中國多媒體電子出版物十年歷程”學術(shù)研討會在校逸夫會議中心舉行。
12月3日 中文系召開全系教師大會。副校長馮俊和組織部部長徐志宏宣布校長11月21日的任命:楊慧林為系主任,賀陽和葉君遠為副系主任。
12月25日,羅青松獲2003年中國人民大學十大教學標兵稱號。
2004年
楊慧林、章安祺、黃克劍、耿幼壯的“西方文藝理論史課程建設”獲得北京市優(yōu)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程光煒教授的“中國詩歌史研究”被評為北京市精品課程。
勁松獲中國人民大學“十大教學標兵”稱號。
2月4日 對外語言文化學院被教育部批準為國家對外漢語教學基地之一。
5月16日 舉辦“慶祝胡明揚教授八十壽辰學術(shù)研討會”,會議由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學院、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北京市語言學會聯(lián)合發(fā)起并主辦。教育部副部長袁貴仁、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江藍生、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程天權(quán)到會并講話。
6月 中國中外文藝理論研究會在我系舉行年會,陸貴山、陳傳才等7位老學者榮獲該會首屆“文藝理論突出貢獻獎”。
6月 陸貴山教授主持的科研項目“歷史唯物史觀與當代文藝思潮”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04年度重大項目立項。
6月 吳永煥獲北京高校第四屆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一等獎。
8月 黃濤的《語言民俗與中國文化》獲“中國文聯(lián)第五屆山花獎優(yōu)秀學術(shù)著作獎一等獎”。
9月8日至10日 對外語言文化學院教授李泉應邀赴英國牛津大學參加英國漢語教學研究會年會,并作主題演講三場。
12月 經(jīng)學校批準,建立影視與多媒體藝術(shù)教研室,潘天強任教研室主任。
榮繼華獲2004年中國人民大學十大教學標兵稱號。
第三階段:文學院成立
十三、文學院成立
2005.7人文學院撤銷,由原中國語言文學系改名“文學院”。
2005年
楊慧林、章安祺、黃克劍、耿幼壯的“西方文藝理論史課程建設”獲得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楊慧林、章安祺、黃克劍、耿幼壯的“西方文藝理論史課程建設”獲得2004年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一等獎。
吳永煥于北京市群眾性教育創(chuàng)新工程活動中被評為教育創(chuàng)新標兵。
“面向網(wǎng)絡時代的漢字鉤形系統(tǒng)研究”課題最終成果被認定為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guī)劃優(yōu)秀成果。
4月 中文系主辦的詩歌報紙《人大詩報》創(chuàng)刊。
7月11日 校黨委書記程天權(quán)主持召開中共中國人民大學第十二屆委員會第40次常委(擴大)會議,研究了組建文學院問題。人文學院撤銷,由原中國語言文學系組建成立“文學院”。楊慧林任文學院院長,葉君遠任分黨委書記,賀陽、張永清任副院長,王林英任分黨委副書記。
9月5日 文學院成立大會召開。
截止到2005年底,文學院已經(jīng)擁有文藝理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外國文學、古代漢語及古典文獻、語言學及現(xiàn)代漢語、影視與多媒體藝術(shù)等7個教研室,文藝思潮、華人文化、比較文學、基督教文化、文化產(chǎn)業(yè)、語言文字等6個研究所,93個崗位編制。
11月26日 召開“文學院教學工作會議”,全院教師與會,會議就本科和研究生人才培養(yǎng)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了研討。
2006年
1月25日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通知:經(jīng)第十次學位授權(quán)審核批準,我系獲“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quán),開始全面培養(yǎng)七個二級學科的博士研究生。
5月 文學院舉辦首屆“謝無量杯學術(shù)論文及文學創(chuàng)作大賽”。
5月 文學院學生會成功承辦中國人民大學五四文化藝術(shù)節(jié)詩歌比賽。
6月20日 “中國語言文學”下含8個二級學科,中文系已擁有除“中國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學”外7個二級學科的博士學位授予權(quán)和碩士學位授予權(quán)。
8月8日 教育部確定文學院教師編寫的14種教材入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教材規(guī)劃”。名單如下:
1 西方電影簡明教程 潘天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 新媒體藝術(shù)論 許鵬 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先秦兩漢散文選講 李炳海 高等教育出版社
4 語言學導論 胡明揚、賀陽、沈陽 商務印書館
5 漢語史綱要 殷國光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6 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 程光煒等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7 馬克思主義文論 陸貴山、周忠厚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8 西方語言學名著選讀 胡明揚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9 西方文藝理論史 章安祺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0 外國文學名著批評經(jīng)典 梁坤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1 應用寫作 孫秀秋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2 中國文化概論 金元浦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3 新媒體節(jié)目策劃論 許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4 文藝心理學 金元浦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9月初 文學院2006年迎新大會暨首屆, 謝無, 量學術(shù)論文、文學創(chuàng)作大賽頒獎典禮在逸夫會議中心第一報告廳隆重舉行。
9月 楊慧林獲第二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9月 文學院舉辦“人大——輔仁論壇”。
9月 文學院招收首屆本科“國防班”。
9月9日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召開北京市慶祝教師節(jié)暨表彰大會,優(yōu)秀教師楊慧林、賀陽等在大會上受到表彰。
9月14日 學校發(fā)布文件,決定成立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字工作領導小組。
9月25日 由文學院和《文藝研究》編輯部聯(lián)合召開的學術(shù)研討會在我系召開。
9月 對外語言文化學院李祿興作為中國人民大學派往海外孔子學院的第一位教師赴愛爾蘭都柏林大學任教。
12月3日 對外語言文化學院召開成立十周年紀念座談會。
12月22日至24日 由文學院與書報資料中心聯(lián)合主辦的“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文學學科專家咨詢會”舉行。
賀陽被授予“北京市優(yōu)秀教師”稱號。
徐桂梅獲2006年中國人民大學十大教學標兵稱號。
2007年
殷國光編著的《古代漢語》被評為2006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本著“寬口徑、厚基礎”的辦學理念,經(jīng)文學院學術(shù)委員會討論,取消本科專業(yè)內(nèi)設置的各專業(yè)方向。
學院被教育部批準為“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首批招生試點單位,并于當年開始招收“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
2月 學校批準電影學碩士點設在文學院,從2008年開始招收電影學碩士生。
3月 賀陽教授的《公關語言學》、金元浦教授的《文藝心理學》獲2006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獎。
3月26、27日 中國人民大學舉辦首屆“世界漢學大會”。“世界漢學大會2007:文明對話與和諧世界”在校明德堂開幕。本次大會的志愿者工作由文學院承擔,文學院共109名同學參加了志愿活動,其中本科生102人,碩士生5人,博士生2人。
5月26日-29日 潘天強赴新加坡,在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中文系的“中華當代文化的解讀與教學”研討會上發(fā)表“中國當代電影—第五代與第六代”演講。
6月17日 由對外語言文化學院與新加坡科斯達教育集團共同主辦的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學“中國浸濡課程”圓滿結(jié)束。
9月初 9月初 文學院2007年迎新大會暨第二屆謝無量學術(shù)論文、文學創(chuàng)作大賽頒獎典禮在逸夫會議中心第一報告廳隆重舉行。
12月5日 余虹教授去世,終年51歲(1957-2007)。
十四、新的文學院
在原文學院和對外語言文化學院的基礎上組建新的文學院
結(jié)語
至2010年,文學院共有文藝理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影視與多媒體、古代漢語及古典文獻、現(xiàn)代漢語、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國際教育等9個教研室,文藝思潮、華人文化、比較文學、基督教文化、文化產(chǎn)業(yè)、語言文字等6個研究所及對外漢語教學中心、國劇研究中心。
學院在職教工109人,專任教師93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24人,講師41人,其中長江學者1人,博士生導師24人。離退休人員共計93人。
從1959年招收第一屆文研班開始,到2010年7月,文學院共培養(yǎng)各類別畢業(yè)生2537人,其中:文研班 146人,文藝理論進修班46人,本科生1443人,碩士研究生674人,博士研究生238人。還培養(yǎng)了各層次外國留學生6000多人。
文學院現(xiàn)有在校各類學生1500多人,其中:中國學生925人(本科生344人,碩士生488人,博士生93人);另外來自國外的留學生600多人。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學科設置:
為了培養(yǎng)文藝學高級人才,1959年中央委托原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和中國人民大學聯(lián)合舉辦文學研究班和進修班,文藝學學科由此開創(chuàng)。當時由周揚任名譽主任,何其芳、何洛為主要負責人,由唐弢、繆朗山、馬奇、蔡儀、朱光潛、游國恩、錢鐘書、馮至等著名專家為“文研班”授課,培養(yǎng)了王春元、譚霈生、王先霈、繆俊杰、何西來等一大批文藝理論家和著名學者。40多年來,文藝學一直被列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點學科,2001年、2007年均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
作為“中國語言文學”和整個文學研究領域的基礎性學科,文藝學目前設有馬克思主義文論、西方基礎理論、文化研究與文化批評三個方向。
馬克思主義文論方向:在保持原有學科特色的基礎上,著力在經(jīng)典作家研究與“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論方面取得新的理論進展,在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政治精神分析等方面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重視對西方最新馬克思主義文論基本文獻建設等方面的學術(shù)工作。近年陸續(xù)出版了《現(xiàn)象學與西方現(xiàn)代美學基本問題》《精神分析批評:從文學到政治》《尼采的形而上學批判問題》等著作。在西方文論研究基礎上,將進一步加強對馬克思主義文論與現(xiàn)象學、精神分析學、神話研究等批評理論的比較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西方馬克思主義悲劇理論的價值批判之維”“書寫與追問:法國后現(xiàn)代主義論爭”。論文《歷史進程中的作者——西方作者理論的四種主導范式》獲北京市第十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
西方基礎理論方向:通過對西方古典文學的研究與相關論著的翻譯,以此拓展基礎理論的研究空間,為基礎理論提供堅實的文獻基礎與理論根基。近年陸續(xù)出版了《缺席與偶在》《中心與迷宮:諾思洛普.弗萊的神話闡釋研究》等著作。主持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0世紀中國文學學術(shù)話語體系的形成、建構(gòu)與反思研究”,一般項目“西方現(xiàn)代審美主義思想源流”“阿多諾對審美唯名論的批判”等。
文化研究與文化批評方向:立足當代社會現(xiàn)實,以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對當代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進行剖析,注重把作為“事業(yè)”的文化與作為“產(chǎn)業(yè)”的文化相結(jié)合,注重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相結(jié)合。近年陸續(xù)出版了《印刷術(shù)與西方現(xiàn)代性的形成》《打開文學的方式》等著作。同時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聽覺文化研究的話語建構(gòu)研究”。將繼續(xù)強化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相結(jié)合的學科特色,進一步突出文化研究與文化批評的實踐性和現(xiàn)實針對性。
2021考研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教育學專業(yè)復試分數(shù)線
專業(yè)名稱 | 分數(shù)線 |
高等教育學 | 2021:350 |
2021中國人民大學高等教育學040106考研科目及參考書目
高等教育學 [040106] 學術(shù)學位
專業(yè)信息
- 所屬院校:中國人民大學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屬學院:教育學院
-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4]教育學
-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1]教育學
專業(yè)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 (00)不區(qū)分研究方向 | |
招生人數(shù): | 5 | |
考試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11)教育學專業(yè)基礎綜合 ④(--)無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2)俄語 ③(311)教育學專業(yè)基礎綜合 ④(--)無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3)日語 ③(311)教育學專業(yè)基礎綜合 ④(--)無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40)德語 ③(311)教育學專業(yè)基礎綜合 ④(--)無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41)法語 ③(311)教育學專業(yè)基礎綜合 ④(--)無 |
|
備 注: | 該招生計劃根據(jù)往年錄取情況編制,因教育部暫未下達2021年總規(guī)模,實際招生人數(shù)會因國家下?lián)苷猩媱澓蛯嶋H報考人數(shù)等因素有所調(diào)整。 |
2011-2019年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考研復試分數(shù)線走勢
摘要:2019考研復試分數(shù)線大漲,這讓正在準備20考研的考生很是緊張,考研分數(shù)線作為評價院校報考難度的主要因素,11-19年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考研復試分數(shù)線趨勢,為大家提供擇校參考,幫助大家確定自己的最終目標,在復試階段判定自己是否可以進入復試。關于分數(shù)線,小伙伴們要關注是哪個分數(shù):單科【滿分=100分】分數(shù)線(如政治/英語)、單科【滿分≥100分】分數(shù)線(如數(shù)學/專業(yè)課)、總分分數(shù)線,因為只有這三個分數(shù)都過線,才能獲取復試資格。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總分分數(shù)線走勢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單科【滿分=100分】分數(shù)線走勢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單科【滿分≥100分】分數(shù)線走勢
數(shù)據(jù)說明:
(1)分數(shù)線均來自學校官方發(fā)布的招生考試復試資格基本線
?。?)對于該學科專業(yè)課一/二單科分數(shù)要求不同時,幫幫提供最低分數(shù)線
?。?)各院系可根據(jù)本學科、專業(yè)特點及生源和計劃數(shù)制定不低于學校基本要求的本院系學科、專業(yè)復試基本要求,即具體專業(yè)的復試線會高出學校復試基礎線。
友情提示:
考研信息數(shù)量巨大,整理過程中難免出錯,如您發(fā)現(xiàn)問題,歡迎評論留言指正。
考研幫說:以上內(nèi)容為考研幫原創(chuàng)出品,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中國人民大學高等教育學040106考研科目及參考書目
高等教育學 [040106] 學術(shù)學位
專業(yè)信息
- 所屬院校:中國人民大學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屬學院:教育學院
-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4]教育學
-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1]教育學
專業(yè)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 00不區(qū)分研究方向 | |
招生人數(shù): | ||
考試科目: | 101思想政治理論 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或240德語或241法語 635教育管理與政策 |
|
備 注: | 復試專業(yè)課:教育學綜合、外語 |
添加中國人民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中國人民大學考研分數(shù)線、中國人民大學報錄比、中國人民大學考研群、中國人民大學學姐微信、中國人民大學考研真題、中國人民大學專業(yè)目錄、中國人民大學排名、中國人民大學保研、中國人民大學公眾號、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中國人民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