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師范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生考試科目和考研參考書目
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guān)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西北師范大學考研分數(shù)線、西北師范大學報錄比、西北師范大學考研群、西北師范大學學姐、西北師范大學考研真題、西北師范大學專業(yè)目錄、西北師范大學排名、西北師范大學保研、西北師范大學公眾號、西北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yīng)西北師范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西北師范大學中國古代文學教材,也叫西北師范大學中國古代文學考研參考書、指定書目等等,是考驗專業(yè)課復(fù)習過程中最重要的資料??佳惺且环N針對性很強的考試項目,參考書目由報考院校的研究生院制定,考試內(nèi)容基本上圍繞著參考書目展開,而絕大多數(shù)專業(yè)課都是由院校自行出題,因而就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指定性。另外將參考書目與真題結(jié)合使用可以分析出出題人的風格和傾向,反復(fù)研究之后考生完全可以自行劃出重點內(nèi)容和必考內(nèi)容。許多考生不重視院系公布的參考書目而把全部精力放在筆記和其他參考資料上,不按照西北師范大學中國古代文學考研指定的書目進行復(fù)習,那么即使復(fù)習的再好,實力再強,也很有可能會在專業(yè)課上栽跟頭?!?a href='//m.okaoyan.com/kaoyanshop/nwnu/wenxueyuan/81321.html' >手機訪問】
研究生為你答疑,送資源
西北師范大學
在購買參考書時應(yīng)當注意公布的參考書的年份和版本,如果版本過舊找不到原書,使用新版本也是可以的,但是應(yīng)當注意將舊版本與新版本不同的內(nèi)容進行補充??佳信傻目佳蓄l道內(nèi)含有大量優(yōu)質(zhì)的課堂講義資源,歡迎考生前去查詢和購買。
需要了解中國古代文學考研參考書目詳細信息的同學,可以點擊右側(cè)的聯(lián)系學姐,考研派的學姐回為你做最專業(yè)的解答
西北師范大學中國古代文學考研大綱的時候需要對該專業(yè)以及該學校進行全方位的了解,中國古代文學的考研大綱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佳写缶V是由各院校的研究生院制定并公布的,包括考試的內(nèi)容、參考書目、研究方向等等內(nèi)容,直接決定了考生在復(fù)習期間的主要內(nèi)容和側(cè)重點。通過對西北師范大學中國古代文學考研參考書目進行分析可以大致了解該專業(yè)的考研試題設(shè)置方向,考生應(yīng)當認真閱讀考試大綱中公布的考試科目,選擇合適的復(fù)習資料,有針對性得進行復(fù)習,防止出現(xiàn)事倍功半的無用勞動??忌部梢詫﹂_設(shè)該專業(yè)的不同院??荚嚧缶V進行橫向比較,對比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院校和專業(yè)。許多考生在備考期間不重視考試大綱的內(nèi)容,往往會將許多重要的信息遺漏或是導(dǎo)致復(fù)習的方向出現(xiàn)偏差,這都是不應(yīng)該出現(xiàn)的失誤以及錯誤??佳信傻男【幪嵝迅魑豢佳械男』锇閭円欢ㄒ匾暱佳写缶V的內(nèi)容哦。
2021西北師范大學中國古代文學Ⅰ專業(yè)研究生考試大綱
碩士研究生入學統(tǒng)一考試
《中國古代文學Ⅰ》科目大綱
(科目代碼:936)
學院名稱(蓋章): 文學院
學院負責人(簽字):
編 制 時 間: 2020年7月10日
《中國古代文學Ⅰ》科目大綱
(科目代碼:936)
一、考核要求
《中國古代文學》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一門必修基礎(chǔ)課。課程內(nèi)容包括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近代等七個文學史時期,包括詩歌、辭賦、散文、駢文、詞曲、戲劇、小說等多種體裁和各個時期的文學發(fā)展、嬗變和文藝思潮。本科目要求考生對中國古代文學有比較全面的把握,有比較扎實的專業(yè)知識與專業(yè)理論基礎(chǔ)。具體包括:主要的作家與作品,作家與作品的基本風格與藝術(shù)特色,文學流派及其形成的原因,文學不同時期劃分的依據(jù),對古代文學作家與作品及其相關(guān)問題能夠進行有條理性和邏輯性的分析,有較好的審美能力與寫作表達能力等等,同時能注意到中國古代文學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緊密聯(lián)系。
二、考核評價目標
本科目主要考查學生學習閱讀和分析鑒賞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能力,要求重點掌握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主要作家和代表作品,了解各個時期的文藝思潮、文學現(xiàn)象,以及各種不同的文體、風格與流派,以便為將來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和研究打下比較堅實的基礎(chǔ)。本科目的考試命題,根據(jù)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課時比例來組配試卷,掌握好試題的重點、內(nèi)容覆蓋面、能力層次和難易度??荚嚥扇¢]卷筆試的方式,題型主要有填空、單選、多選、名詞解釋、簡答、論述、閱讀理解等,可酌情組合,以測試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主要考核評價目標。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50 分鐘。試題量以中等考生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答完全部試題為限度。
三、考核內(nèi)容
(一) 先秦文學
緒論
中國文學史的分期;中國文學的起源;先秦文學的形態(tài)及作者的流變;先秦文化與文學發(fā)展的軌跡。
第一章 上古神話
神話的概念及產(chǎn)生的社會文化背景;四大神話及其蘊涵的民族精神——憂患意識、厚生愛民意識、反抗精神;上古神話的思維特征;上古神話的散失和演化;上古神話對后世的影響。
第二章 《詩經(jīng)》
《詩經(jīng)》的編定和體制;《詩經(jīng)》的內(nèi)容——愛情婚姻、農(nóng)事詩、征夫詩、思婦詩、民族史詩;《詩經(jīng)》的藝術(shù)特點——賦比興的手法、句式和章法、風雅頌不同的語言風格;《詩經(jīng)》在文學中上的地位和影響。
第三章《左傳》等先秦敘事散文
敘事散文的發(fā)展過程;《左傳》的敘事和記言;《國語》的文學成就;《戰(zhàn)國策》的文學成就;先秦敘事散文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第四章《孟子》、《莊子》等先秦說理散文
先秦說理散文體制的逐步成熟;《孟子》散文的藝術(shù)成就;《莊子》哲學思想的詩意表現(xiàn);《荀子》和《韓非子》的議論文;先秦說理散文的地位和影響。
第五章 屈原與楚辭
楚辭產(chǎn)生的文化背景;屈原的生平和作品;《離騷》的思想內(nèi)容及美人香草意象、形式和語言;屈原的其他作品——《九歌》《九章》《天問》《招魂》等;宋玉及其作品的地位及影響;楚辭的流變與屈原的地位和影響。
(二) 秦漢文學
緒論
漢代作家群體的生成;漢代文學發(fā)展的基本態(tài)勢;漢代文學與經(jīng)學的雙向互動;漢代文學樣式嬗變及分期。
第一章 秦及西漢散文
《呂氏春秋》的成書及文學成就;李斯的散文及地位和影響;漢代初年的政論文;《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第二章 司馬相如與西漢辭賦
騷體賦及“九體”;枚乘《七發(fā)》和“七體”;司馬相如的天子游獵賦;揚雄四賦;西漢其他賦家的創(chuàng)作。
第三章 司馬遷與《史記》
司馬遷的生平;《史記》的成書;《史記》的敘事藝術(shù)、人物刻畫及風格特征;《史記》的地位和影響。
第四章 兩漢樂府詩
樂府和樂府詩;樂府詩的內(nèi)容與藝術(shù)成就:豐富多彩的藝術(shù)畫面、嫻熟巧妙地敘事手法、異曲新聲與詩體演變。
第五章 東漢辭賦
班固、張衡的京都賦;述行賦和抒情小賦。
第六章 《漢書》和東漢散文
班固和《漢書》;《吳越春秋》;《論衡》和《潛夫論》。
第七章 東漢文人詩
班固、張衡、秦嘉的詩;酈炎、趙壹、蔡邕的五言詩;《古詩十九首》的思想內(nèi)容及藝術(shù)特色。
(三) 魏晉南北朝文學
緒論
文學的自覺與文學批評的興盛的情況;亂世與亂世文學;門閥制度與門閥觀念下的文學創(chuàng)作;玄學、佛教對文學、文人的影響;魏晉南北朝文學的發(fā)展歷程。
第一章 從建安風骨到正始之音
曹操與曹丕;曹植的詩歌創(chuàng)作及其藝術(shù)成就;建安七子及蔡琰;建安詩歌的時代特征;阮籍、嵇康與正始詩歌。
第二章 兩晉詩壇
陸機、潘岳與太康詩風;左思、張協(xié)與劉琨;郭璞的游仙詩;王羲之、孫綽、許詢與玄言詩。
第三章 陶淵明
陶淵明的生平經(jīng)歷與思想性格;陶淵明的詩歌創(chuàng)作及其藝術(shù)成就;陶淵明的散文與辭賦;陶淵明的地位及影響。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
南朝民歌與吳楚風情;北朝民歌與北朝各民族的風習。南朝民歌與北朝民歌的差異。
第五章 謝靈運、鮑照與詩風的轉(zhuǎn)變
謝靈運開啟的新風與山水詩的興盛;鮑照的詩歌創(chuàng)作及其對七言詩的貢獻。
第六章 永明體與齊梁詩壇
沈約、謝朓與永明體;齊梁詩人集團;宮體詩產(chǎn)生的背景及其影響。
第七章 庾信與南朝文風的北漸
北朝文化與文學;南北文風的交融;庾信的詩歌創(chuàng)作及其藝術(shù)成就。
第八章 魏晉南北朝的辭賦、駢文與散文
別開生面的魏晉文壇;南朝美文的衍化:齊梁新變之風;《水經(jīng)注》與《洛陽伽藍記》。
第九章 魏晉南北朝小說
小說的起源與魏晉南北朝小說的興盛;志怪小說與志人小說;《世說新語》的編撰及其文學成就。
(四) 隋唐五代文學
緒論
開放的文化環(huán)境與唐代文學的繁榮;漫游、入幕、讀書山林之風、貶謫與唐代文學;佛、道二家對唐代文學的影響;唐代文學的風貌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第一章 南北文學的合流與初唐詩壇
南北文學的合流與隋代文學;初唐詩壇:貞觀詩風及上官體,王績與四杰,文章四友;沈佺期、宋之問與五律的定型;陳子昂與唐詩風骨;張若虛與唐詩興象。
第二章 盛唐的詩人群體
王維、孟浩然等人的山水田園詩;王昌齡、崔顥等人的作品;高適、岑參、王之渙等人的邊塞詩。
第三章 李白
李白的生平、思想與人格;李白的樂府與歌行;李白的絕句;李白詩歌的藝術(shù)個性;李白的地位與影響。
第四章 杜甫
杜甫的生平;杜甫的律詩;杜甫詩的藝術(shù)風格;杜甫詩的地位及影響;杜甫詩的作品分析。
第五章 大歷詩風
士人心態(tài)的轉(zhuǎn)變與大歷詩歌的冷落寂寞情調(diào);大歷詩歌的意象類型;大歷十才子;顧況與李益。
第六章 韓孟詩派與劉禹錫、柳宗元等詩人
韓孟詩派的詩歌主張及藝術(shù)風格;韓愈、孟郊等人詩歌的意象類型與技巧的創(chuàng)新;李賀詩歌的藝術(shù)表現(xiàn)與怪奇特征;劉禹錫、柳宗元等人的詩歌風貌。
第七章 白居易與元白詩派
重寫實、尚通俗的詩歌思潮與張籍、王建、元稹的詩歌創(chuàng)作;白居易的詩歌主張及其諷諭詩;《長恨歌》、《琵琶行》與元、白唱和詩;白居易的閑適詩;新樂府運動及其詩人;元和體。
第八章 散文的文體文風改革
政治改革與文體文風改革;倡導(dǎo)古文的理論主張與雜文學觀念的復(fù)歸;韓愈、柳宗元散文的藝術(shù)成就;晚唐古文的衰落與駢文的復(fù)興。
第九章 唐傳奇與俗講變文
唐傳奇及其嬗變;唐傳奇的表現(xiàn)藝術(shù);俗講與變文。
第十章 晚唐詩歌
杜牧與晚唐懷古詠史詩;賈島、姚合等苦吟詩人;愛情題材與艷麗詩風;隱士情懷與淡泊詩風;亂離之感與時世諷諭。
第十一章 李商隱
李商隱的生平與詩歌內(nèi)容;朦朧多義與對心靈世界的開拓;凄艷渾融的風格。
第十二章 詞的初創(chuàng)及晚唐五代詞
燕樂的興起及詞的起源;溫庭筠及其他花間詞人;李煜詞及其他南唐詞人。
(五) 宋遼金文學
緒論
高度繁榮的文化及其對詩文的影響;憂患意識與愛國主題的弘揚;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審美情趣;城市的繁榮與詞的興盛;宋代文學的獨特成就與歷史地位。
第一章 宋初文學
宋初的散文和復(fù)古思潮;宋初白體詩人和王禹偁;宋初的晚唐體詩人;西昆體的盛衰。
第二章 柳永與北宋前期詞風的演變
宋初詞人對五代詞風的因革;開拓詞境的嘗試;柳永詞的新變。
第三章 歐陽修及其影響下的詩文創(chuàng)作
歐陽修的散文、辭賦和四六;歐陽修、梅堯臣、蘇舜欽的詩歌;王安石等人的散文;王安石的詩歌。
第四章 蘇軾
蘇軾的人生觀和創(chuàng)作道路;蘇軾的古文和辭賦、四六;蘇軾的詩;蘇軾的詞;蘇軾的意義與影響。
第五章 江西詩派與兩宋之際的詩歌
黃庭堅的詩歌;陳師道的詩歌;江西詩派的形成及演變;陳與義和曾幾的詩歌。
第六章 周邦彥和北宋中后期詞壇
黃庭堅、晁補之、晏幾道、秦觀、賀鑄、周邦彥等人的詞作及其文學成就。
第七章 南渡前后詞風的演變
李清照的詞論及其作品;朱淑真的作品;朱敦儒、張元干、李綱、岳飛等詞人及其作品。
第八章 陸游等中興四大詩人
陸游的創(chuàng)作道路和詩歌淵源;陸游詩歌的特點與成就;陸游的影響;楊萬里與誠齋體;范成大的使金詩和田園詩。
第九章 辛棄疾和辛派詞人
辛棄疾的創(chuàng)作道路;辛棄疾對詞境的開拓;辛詞的藝術(shù)成就;辛派詞人。
第十章 姜夔、吳文英及宋末詞壇
姜夔及其詞作;吳文英及其詞作;宋末的其他詞人。
第十一章 南宋的散文和駢文
南宋的政論文和筆記小品;南宋理學家的文論和散文;南宋的四六。
第十二章 南宋后期和遼金的詩歌
永嘉四靈和江湖詩派;宋末詩歌;遼代詩歌;元好問與金代詩歌。
(六) 元代文學
緒論
元代的社會與文學;敘事文學的興盛;元代的抒情文學;元代文學的審美情趣。
第一章 話本小說與說唱文學
說話藝術(shù);小說話本;講史話本;說經(jīng)話本;諸宮調(diào);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
第二章 關(guān)漢卿
關(guān)漢卿的生平思想與創(chuàng)作旨趣;《單刀會》、《西蜀夢》、《救風塵》、《竇娥冤》等作品;關(guān)漢卿雜劇的藝術(shù)特色。
第三章 王實甫和《西廂記》
《西廂記》的作者及故事的創(chuàng)新;《西廂記》的戲劇沖突;《西廂記》的人物塑造、語言藝術(shù)和社會影響。
第四章 白樸和馬致遠
白樸的生平;《梧桐雨》、《墻頭馬上》;馬致遠和《漢宮秋》。
第五章 北方戲劇圈的雜劇創(chuàng)作
大都作家群的雜劇創(chuàng)作;河北作家群的雜劇創(chuàng)作;山東作家群的雜劇創(chuàng)作;山西作家群的雜劇創(chuàng)作。
第六章 南方戲劇圈的雜劇劇作
雜劇的南移與衰落;鄭光祖、喬吉、宮天挺、金仁杰、秦簡夫等人的作品。
第七章 南戲的興起與《琵琶記》
南戲的形成與發(fā)展;《琵琶記》的悲劇意蘊及藝術(shù)成就;四大南戲及其他。
第八章 元代散曲
散曲的興起及其體制風格;元前期散曲創(chuàng)作;元后期散曲創(chuàng)作。
第九章 元代詩文
元代詩文概況;元代前期、中期、后期的詩歌。
(七) 明代文學
緒論
商業(yè)經(jīng)濟的繁榮與城市文化形態(tài)的形成;王學左派的興起及其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推動;俗文學的發(fā)展與對文學特性認識的深化;眾多的文學群體及文學的論爭。
第一章 《三國演義》與歷史演義的繁榮
《三國演義》的成書、作者與版本;《三國演義》的主旨;《三國演義》的藝術(shù)成就;《三國演義》的影響。
第二章 《水滸傳》與英雄傳奇的演化
《水滸傳》的成書與作者;《水滸傳》的主旨;《水滸傳》的藝術(shù)成就;《水滸傳》的影響。
第三章 明代前期詩文
明初詩歌與散文:高啟、楊基、袁凱等人的詩作,宋濂、劉基的散文;臺閣體與茶陵派;明代的八股制義文。
第四章 明代中期的文學復(fù)古
李夢陽與前七子的文學復(fù)古;王世貞與后七子的文學復(fù)古;前后七子文學復(fù)古的得失與影響;歸有光與唐宋派。
第五章 明代雜劇的流變
明初宮廷派劇作家的雜劇創(chuàng)作:朱權(quán)、朱有燉、賈仲明、楊訥等;明代中后期的雜劇轉(zhuǎn)型:王九思、康海等;徐渭及其諷世雜劇。
第六章 明代傳奇的發(fā)展與繁榮
明初傳奇概述;明代中期三大傳奇;明代后期傳奇的繁榮;吳江派群體與玉茗堂風格影響下的劇作家。
第七章 湯顯祖
湯顯祖的生平與思想;代表作《牡丹亭》;臨川四夢;湯顯祖的影響。
第八章 《西游記》與其他神怪小說
《西游記》的題材演化及其作者;寓有人生哲理的“游戲之作”;神幻世界的奇幻美與詼諧性;《封神演義》等其他神魔小說。
第九章 《金瓶梅》與世情小說的勃興
《金瓶梅》的創(chuàng)作時代及其作者;封建末世的世俗人情畫;白話長篇小說發(fā)展的里程碑;《金瓶梅》的續(xù)書及其影響。
第十章 "三言"、"二拍"與明代的短篇小說
白話短篇小說的繁榮;市民社會的風情畫;短篇小說的藝術(shù)特色;明代的文言小說。
第十一章 晚明詩文
李贄;袁宏道與公安派;鐘惺、譚元春與竟陵派;晚明小品文;明末文壇:復(fù)社與幾社。
第十二章 明代的散曲與民歌
明代散曲;明代民歌。
(八) 清代文學
緒論
文化專制下的學術(shù)和文學;清代人文思潮與文學;清代文學的歷史特征。
第一章 清初詩文的繁榮與詞學的復(fù)興
清初遺民詩及其影響;清初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錢謙益與虞山詩派;吳偉業(yè)和“梅村體”敘事詩;詞的中興:陳維崧和陽羨詞派,朱彝尊和浙西詞派,納蘭性德和“京華三絕”;王士禛與康熙詩壇。
第二章 清初戲曲與《長生殿》、《桃花扇》
清初戲曲:吳偉業(yè)、尤侗、李玉、李漁等;洪升與《長生殿》;孔尚任與《桃花扇》。
第三章 清初白話小說
小說續(xù)書與《水滸后傳》;《醒世姻緣傳》;李漁的短篇小說;才子佳人小說。
第四章 蒲松齡和《聊齋志異》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的成書;狐鬼世界的建構(gòu)與內(nèi)涵;文言短篇小說的藝術(shù)創(chuàng)新。
第五章 吳敬梓和《儒林外史》
吳敬梓與《儒林外史》的創(chuàng)作;科舉制度下的文人圖譜;理想文士的探求;《儒林外史》的敘事藝術(shù)。
第六章 《紅樓夢》
曹雪芹的家世與《紅樓夢》的創(chuàng)作;賈寶玉和《紅樓夢》的悲劇世界;《紅樓夢》的人物塑造和敘事藝術(shù);《紅樓夢》的影響。
第七章 清中葉文學
袁枚和“性靈派”;桐城派和清代散文;駢文的復(fù)興和汪中;浙派詞的嬗變和常州詞派的興起;李汝珍與《鏡花緣》;案頭化的文人戲曲創(chuàng)作;地方戲的勃興和京劇的誕生;講唱文學的盛行。
(九) 近代文學
緒論
西學東漸的狂飆;作家的新舊分野與作家主體的轉(zhuǎn)型;文學觀念與作品形態(tài)的變化;文化下移與文體革命;近代文學的歷史分期及其思想特點。
第一章 龔自珍與近代前期詩文詞
龔自珍的思想與創(chuàng)作道路;龔自珍的散文與詩、詞;魏源與林則徐;宋詩派、桐城派、常州派與近代前期詞。
第二章 近代前期的小說與戲曲
俠義公案小說;人情世態(tài)小說;近代前期的戲曲。
第三章 黃遵憲、梁啟超與近代后期詩文詞
黃遵憲與“詩界革命”;梁啟超與新文體;近代后期的散文、詩歌與詞。
第四章 近代后期的小說與戲曲
小說界革命與新小說的興起;譴責小說:《官場現(xiàn)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老殘游記》、《孽?;ā?;民初小說:鴛鴦蝴蝶派小說,蘇曼殊的哀情小說;戲劇改良運動與話劇的誕生。
四、參考書目
袁行霈等主編:《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章培恒等主編:《中國文學史》,復(fù)旦大學出版社。
2021西北師范大學中國古代文學050105考研科目及參考書目
專業(yè)信息
- 所屬院校:西北師范大學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屬學院:文學院
-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5]文學
-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1]中國語言文學
專業(yè)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 (01)先秦兩漢文學(02)魏晉南北朝文學 (03)唐宋文學 (04)元明清文學 (05)近代文學 (06)國學與華夏文明 |
|
招生人數(shù): | 38 | |
考試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618)中國文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xiàn)代文學) ④(809)漢語與寫作(古代漢語、現(xiàn)代漢語、寫作)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2)俄語 ③(618)中國文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xiàn)代文學) ④(809)漢語與寫作(古代漢語、現(xiàn)代漢語、寫作)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3)日語 ③(618)中國文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xiàn)代文學) ④(809)漢語與寫作(古代漢語、現(xiàn)代漢語、寫作) |
|
備 注: |
2021西北師范大學中國古代文學Ⅱ?qū)I(yè)研究生考試大綱
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
《中國古代文學Ⅱ》科目大綱
學院名稱(蓋章): 文學院
學院負責人(簽字):
編 制 時 間: 2020年7月10日
《中國古代文學Ⅱ》科目大綱
一、考核要求
《中國古代文學》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一門必修基礎(chǔ)課。課程內(nèi)容包括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近代等七個文學史時期,包括詩歌、辭賦、散文、駢文、詞曲、戲劇、小說等多種體裁和各個時期的文學發(fā)展、嬗變和文藝思潮。本科目要求考生對中國古代文學有比較全面的把握,有比較扎實的專業(yè)知識與專業(yè)理論基礎(chǔ)。具體包括:主要的作家與作品,作家與作品的基本風格與藝術(shù)特色,文學流派及其形成的原因,文學不同時期劃分的依據(jù),對古代文學作家與作品及其相關(guān)問題能夠進行有條理性和邏輯性的分析,有較好的審美能力與寫作表達能力等等,同時能注意到中國古代文學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緊密聯(lián)系。
二、考核評價目標
本科目主要考查學生學習閱讀和分析鑒賞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能力,要求重點掌握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主要作家和代表作品,了解各個時期的文藝思潮、文學現(xiàn)象,以及各種不同的文體、風格與流派,以便為將來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和研究打下比較堅實的基礎(chǔ)。本科目的考試命題,根據(jù)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課時比例來組配試卷,掌握好試題的重點、內(nèi)容覆蓋面、能力層次和難易度??荚嚥扇¢]卷筆試的方式,題型主要有填空、單選、多選、名詞解釋、簡答、論述、閱讀理解等,可酌情組合,以測試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主要考核評價目標。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50 分鐘。試題量以中等考生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答完全部試題為限度。
三、考核內(nèi)容
(一) 先秦文學
緒論
中國文學史的分期;中國文學的起源;先秦文學的形態(tài)及作者的流變;先秦文化與文學發(fā)展的軌跡。
第一章 上古神話
神話的概念及產(chǎn)生的社會文化背景;四大神話及其蘊涵的民族精神——憂患意識、厚生愛民意識、反抗精神;上古神話的思維特征;上古神話的散失和演化;上古神話對后世的影響。
第二章 《詩經(jīng)》
《詩經(jīng)》的編定和體制;《詩經(jīng)》的內(nèi)容——愛情婚姻、農(nóng)事詩、征夫詩、思婦詩、民族史詩;《詩經(jīng)》的藝術(shù)特點——賦比興的手法、句式和章法、風雅頌不同的語言風格;《詩經(jīng)》在文學中上的地位和影響。
第三章《左傳》等先秦敘事散文
敘事散文的發(fā)展過程;《左傳》的敘事和記言;《國語》的文學成就;《戰(zhàn)國策》的文學成就;先秦敘事散文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第四章《孟子》、《莊子》等先秦說理散文
先秦說理散文體制的逐步成熟;《孟子》散文的藝術(shù)成就;《莊子》哲學思想的詩意表現(xiàn);《荀子》和《韓非子》的議論文;先秦說理散文的地位和影響。
第五章 屈原與楚辭
楚辭產(chǎn)生的文化背景;屈原的生平和作品;《離騷》的思想內(nèi)容及美人香草意象、形式和語言;屈原的其他作品——《九歌》《九章》《天問》《招魂》等;宋玉及其作品的地位及影響;楚辭的流變與屈原的地位和影響。
(二) 秦漢文學
緒論
漢代作家群體的生成;漢代文學發(fā)展的基本態(tài)勢;漢代文學與經(jīng)學的雙向互動;漢代文學樣式嬗變及分期。
第一章 秦及西漢散文
《呂氏春秋》的成書及文學成就;李斯的散文及地位和影響;漢代初年的政論文;《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第二章 司馬相如與西漢辭賦
騷體賦及“九體”;枚乘《七發(fā)》和“七體”;司馬相如的天子游獵賦;揚雄四賦;西漢其他賦家的創(chuàng)作。
第三章 司馬遷與《史記》
司馬遷的生平;《史記》的成書;《史記》的敘事藝術(shù)、人物刻畫及風格特征;《史記》的地位和影響。
第四章 兩漢樂府詩
樂府和樂府詩;樂府詩的內(nèi)容與藝術(shù)成就:豐富多彩的藝術(shù)畫面、嫻熟巧妙地敘事手法、異曲新聲與詩體演變。
第五章 東漢辭賦
班固、張衡的京都賦;述行賦和抒情小賦。
第六章 《漢書》和東漢散文
班固和《漢書》;《吳越春秋》;《論衡》和《潛夫論》。
第七章 東漢文人詩
班固、張衡、秦嘉的詩;酈炎、趙壹、蔡邕的五言詩;《古詩十九首》的思想內(nèi)容及藝術(shù)特色。
(三) 魏晉南北朝文學
緒論
文學的自覺與文學批評的興盛的情況;亂世與亂世文學;門閥制度與門閥觀念下的文學創(chuàng)作;玄學、佛教對文學、文人的影響;魏晉南北朝文學的發(fā)展歷程。
第一章 從建安風骨到正始之音
曹操與曹丕;曹植的詩歌創(chuàng)作及其藝術(shù)成就;建安七子及蔡琰;建安詩歌的時代特征;阮籍、嵇康與正始詩歌。
第二章 兩晉詩壇
陸機、潘岳與太康詩風;左思、張協(xié)與劉琨;郭璞的游仙詩;王羲之、孫綽、許詢與玄言詩。
第三章 陶淵明
陶淵明的生平經(jīng)歷與思想性格;陶淵明的詩歌創(chuàng)作及其藝術(shù)成就;陶淵明的散文與辭賦;陶淵明的地位及影響。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
南朝民歌與吳楚風情;北朝民歌與北朝各民族的風習。南朝民歌與北朝民歌的差異。
第五章 謝靈運、鮑照與詩風的轉(zhuǎn)變
謝靈運開啟的新風與山水詩的興盛;鮑照的詩歌創(chuàng)作及其對七言詩的貢獻。
第六章 永明體與齊梁詩壇
沈約、謝朓與永明體;齊梁詩人集團;宮體詩產(chǎn)生的背景及其影響。
第七章 庾信與南朝文風的北漸
北朝文化與文學;南北文風的交融;庾信的詩歌創(chuàng)作及其藝術(shù)成就。
第八章 魏晉南北朝的辭賦、駢文與散文
別開生面的魏晉文壇;南朝美文的衍化:齊梁新變之風;《水經(jīng)注》與《洛陽伽藍記》。
第九章 魏晉南北朝小說
小說的起源與魏晉南北朝小說的興盛;志怪小說與志人小說;《世說新語》的編撰及其文學成就。
(四) 隋唐五代文學
緒論
開放的文化環(huán)境與唐代文學的繁榮;漫游、入幕、讀書山林之風、貶謫與唐代文學;佛、道二家對唐代文學的影響;唐代文學的風貌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第一章 南北文學的合流與初唐詩壇
南北文學的合流與隋代文學;初唐詩壇:貞觀詩風及上官體,王績與四杰,文章四友;沈佺期、宋之問與五律的定型;陳子昂與唐詩風骨;張若虛與唐詩興象。
第二章 盛唐的詩人群體
王維、孟浩然等人的山水田園詩;王昌齡、崔顥等人的作品;高適、岑參、王之渙等人的邊塞詩。
第三章 李白
李白的生平、思想與人格;李白的樂府與歌行;李白的絕句;李白詩歌的藝術(shù)個性;李白的地位與影響。
第四章 杜甫
杜甫的生平;杜甫的律詩;杜甫詩的藝術(shù)風格;杜甫詩的地位及影響;杜甫詩的作品分析。
第五章 大歷詩風
士人心態(tài)的轉(zhuǎn)變與大歷詩歌的冷落寂寞情調(diào);大歷詩歌的意象類型;大歷十才子;顧況與李益。
第六章 韓孟詩派與劉禹錫、柳宗元等詩人
韓孟詩派的詩歌主張及藝術(shù)風格;韓愈、孟郊等人詩歌的意象類型與技巧的創(chuàng)新;李賀詩歌的藝術(shù)表現(xiàn)與怪奇特征;劉禹錫、柳宗元等人的詩歌風貌。
第七章 白居易與元白詩派
重寫實、尚通俗的詩歌思潮與張籍、王建、元稹的詩歌創(chuàng)作;白居易的詩歌主張及其諷諭詩;《長恨歌》、《琵琶行》與元、白唱和詩;白居易的閑適詩;新樂府運動及其詩人;元和體。
第八章 散文的文體文風改革
政治改革與文體文風改革;倡導(dǎo)古文的理論主張與雜文學觀念的復(fù)歸;韓愈、柳宗元散文的藝術(shù)成就;晚唐古文的衰落與駢文的復(fù)興。
第九章 唐傳奇與俗講變文
唐傳奇及其嬗變;唐傳奇的表現(xiàn)藝術(shù);俗講與變文。
第十章 晚唐詩歌
杜牧與晚唐懷古詠史詩;賈島、姚合等苦吟詩人;愛情題材與艷麗詩風;隱士情懷與淡泊詩風;亂離之感與時世諷諭。
第十一章 李商隱
李商隱的生平與詩歌內(nèi)容;朦朧多義與對心靈世界的開拓;凄艷渾融的風格。
第十二章 詞的初創(chuàng)及晚唐五代詞
燕樂的興起及詞的起源;溫庭筠及其他花間詞人;李煜詞及其他南唐詞人。
(五) 宋遼金文學
緒論
高度繁榮的文化及其對詩文的影響;憂患意識與愛國主題的弘揚;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審美情趣;城市的繁榮與詞的興盛;宋代文學的獨特成就與歷史地位。
第一章 宋初文學
宋初的散文和復(fù)古思潮;宋初白體詩人和王禹偁;宋初的晚唐體詩人;西昆體的盛衰。
第二章 柳永與北宋前期詞風的演變
宋初詞人對五代詞風的因革;開拓詞境的嘗試;柳永詞的新變。
第三章 歐陽修及其影響下的詩文創(chuàng)作
歐陽修的散文、辭賦和四六;歐陽修、梅堯臣、蘇舜欽的詩歌;王安石等人的散文;王安石的詩歌。
第四章 蘇軾
蘇軾的人生觀和創(chuàng)作道路;蘇軾的古文和辭賦、四六;蘇軾的詩;蘇軾的詞;蘇軾的意義與影響。
第五章 江西詩派與兩宋之際的詩歌
黃庭堅的詩歌;陳師道的詩歌;江西詩派的形成及演變;陳與義和曾幾的詩歌。
第六章 周邦彥和北宋中后期詞壇
黃庭堅、晁補之、晏幾道、秦觀、賀鑄、周邦彥等人的詞作及其文學成就。
第七章 南渡前后詞風的演變
李清照的詞論及其作品;朱淑真的作品;朱敦儒、張元干、李綱、岳飛等詞人及其作品。
第八章 陸游等中興四大詩人
陸游的創(chuàng)作道路和詩歌淵源;陸游詩歌的特點與成就;陸游的影響;楊萬里與誠齋體;范成大的使金詩和田園詩。
第九章 辛棄疾和辛派詞人
辛棄疾的創(chuàng)作道路;辛棄疾對詞境的開拓;辛詞的藝術(shù)成就;辛派詞人。
第十章 姜夔、吳文英及宋末詞壇
姜夔及其詞作;吳文英及其詞作;宋末的其他詞人。
第十一章 南宋的散文和駢文
南宋的政論文和筆記小品;南宋理學家的文論和散文;南宋的四六。
第十二章 南宋后期和遼金的詩歌
永嘉四靈和江湖詩派;宋末詩歌;遼代詩歌;元好問與金代詩歌。
(六) 元代文學
緒論
元代的社會與文學;敘事文學的興盛;元代的抒情文學;元代文學的審美情趣。
第一章 話本小說與說唱文學
說話藝術(shù);小說話本;講史話本;說經(jīng)話本;諸宮調(diào);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
第二章 關(guān)漢卿
關(guān)漢卿的生平思想與創(chuàng)作旨趣;《單刀會》、《西蜀夢》、《救風塵》、《竇娥冤》等作品;關(guān)漢卿雜劇的藝術(shù)特色。
第三章 王實甫和《西廂記》
《西廂記》的作者及故事的創(chuàng)新;《西廂記》的戲劇沖突;《西廂記》的人物塑造、語言藝術(shù)和社會影響。
第四章 白樸和馬致遠
白樸的生平;《梧桐雨》、《墻頭馬上》;馬致遠和《漢宮秋》。
第五章 北方戲劇圈的雜劇創(chuàng)作
大都作家群的雜劇創(chuàng)作;河北作家群的雜劇創(chuàng)作;山東作家群的雜劇創(chuàng)作;山西作家群的雜劇創(chuàng)作。
第六章 南方戲劇圈的雜劇劇作
雜劇的南移與衰落;鄭光祖、喬吉、宮天挺、金仁杰、秦簡夫等人的作品。
第七章 南戲的興起與《琵琶記》
南戲的形成與發(fā)展;《琵琶記》的悲劇意蘊及藝術(shù)成就;四大南戲及其他。
第八章 元代散曲
散曲的興起及其體制風格;元前期散曲創(chuàng)作;元后期散曲創(chuàng)作。
第九章 元代詩文
元代詩文概況;元代前期、中期、后期的詩歌。
(七) 明代文學
緒論
商業(yè)經(jīng)濟的繁榮與城市文化形態(tài)的形成;王學左派的興起及其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推動;俗文學的發(fā)展與對文學特性認識的深化;眾多的文學群體及文學的論爭。
第一章 《三國演義》與歷史演義的繁榮
《三國演義》的成書、作者與版本;《三國演義》的主旨;《三國演義》的藝術(shù)成就;《三國演義》的影響。
第二章 《水滸傳》與英雄傳奇的演化
《水滸傳》的成書與作者;《水滸傳》的主旨;《水滸傳》的藝術(shù)成就;《水滸傳》的影響。
第三章 明代前期詩文
明初詩歌與散文:高啟、楊基、袁凱等人的詩作,宋濂、劉基的散文;臺閣體與茶陵派;明代的八股制義文。
第四章 明代中期的文學復(fù)古
李夢陽與前七子的文學復(fù)古;王世貞與后七子的文學復(fù)古;前后七子文學復(fù)古的得失與影響;歸有光與唐宋派。
第五章 明代雜劇的流變
明初宮廷派劇作家的雜劇創(chuàng)作:朱權(quán)、朱有燉、賈仲明、楊訥等;明代中后期的雜劇轉(zhuǎn)型:王九思、康海等;徐渭及其諷世雜劇。
第六章 明代傳奇的發(fā)展與繁榮
明初傳奇概述;明代中期三大傳奇;明代后期傳奇的繁榮;吳江派群體與玉茗堂風格影響下的劇作家。
第七章 湯顯祖
湯顯祖的生平與思想;代表作《牡丹亭》;臨川四夢;湯顯祖的影響。
第八章 《西游記》與其他神怪小說
《西游記》的題材演化及其作者;寓有人生哲理的“游戲之作”;神幻世界的奇幻美與詼諧性;《封神演義》等其他神魔小說。
第九章 《金瓶梅》與世情小說的勃興
《金瓶梅》的創(chuàng)作時代及其作者;封建末世的世俗人情畫;白話長篇小說發(fā)展的里程碑;《金瓶梅》的續(xù)書及其影響。
第十章 "三言"、"二拍"與明代的短篇小說
白話短篇小說的繁榮;市民社會的風情畫;短篇小說的藝術(shù)特色;明代的文言小說。
第十一章 晚明詩文
李贄;袁宏道與公安派;鐘惺、譚元春與竟陵派;晚明小品文;明末文壇:復(fù)社與幾社。
第十二章 明代的散曲與民歌
明代散曲;明代民歌。
(八) 清代文學
緒論
文化專制下的學術(shù)和文學;清代人文思潮與文學;清代文學的歷史特征。
第一章 清初詩文的繁榮與詞學的復(fù)興
清初遺民詩及其影響;清初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錢謙益與虞山詩派;吳偉業(yè)和“梅村體”敘事詩;詞的中興:陳維崧和陽羨詞派,朱彝尊和浙西詞派,納蘭性德和“京華三絕”;王士禛與康熙詩壇。
第二章 清初戲曲與《長生殿》、《桃花扇》
清初戲曲:吳偉業(yè)、尤侗、李玉、李漁等;洪升與《長生殿》;孔尚任與《桃花扇》。
第三章 清初白話小說
小說續(xù)書與《水滸后傳》;《醒世姻緣傳》;李漁的短篇小說;才子佳人小說。
第四章 蒲松齡和《聊齋志異》
蒲松齡與《聊齋志異》的成書;狐鬼世界的建構(gòu)與內(nèi)涵;文言短篇小說的藝術(shù)創(chuàng)新。
第五章 吳敬梓和《儒林外史》
吳敬梓與《儒林外史》的創(chuàng)作;科舉制度下的文人圖譜;理想文士的探求;《儒林外史》的敘事藝術(shù)。
第六章 《紅樓夢》
曹雪芹的家世與《紅樓夢》的創(chuàng)作;賈寶玉和《紅樓夢》的悲劇世界;《紅樓夢》的人物塑造和敘事藝術(shù);《紅樓夢》的影響。
第七章 清中葉文學
袁枚和“性靈派”;桐城派和清代散文;駢文的復(fù)興和汪中;浙派詞的嬗變和常州詞派的興起;李汝珍與《鏡花緣》;案頭化的文人戲曲創(chuàng)作;地方戲的勃興和京劇的誕生;講唱文學的盛行。
(九) 近代文學
緒論
西學東漸的狂飆;作家的新舊分野與作家主體的轉(zhuǎn)型;文學觀念與作品形態(tài)的變化;文化下移與文體革命;近代文學的歷史分期及其思想特點。
第一章 龔自珍與近代前期詩文詞
龔自珍的思想與創(chuàng)作道路;龔自珍的散文與詩、詞;魏源與林則徐;宋詩派、桐城派、常州派與近代前期詞。
第二章 近代前期的小說與戲曲
俠義公案小說;人情世態(tài)小說;近代前期的戲曲。
第三章 黃遵憲、梁啟超與近代后期詩文詞
黃遵憲與“詩界革命”;梁啟超與新文體;近代后期的散文、詩歌與詞。
第四章 近代后期的小說與戲曲
小說界革命與新小說的興起;譴責小說:《官場現(xiàn)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老殘游記》、《孽?;ā?;民初小說:鴛鴦蝴蝶派小說,蘇曼殊的哀情小說;戲劇改良運動與話劇的誕生。
四、參考書目
袁行霈等主編:《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章培恒等主編:《中國文學史》,復(fù)旦大學出版社。
西北師范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碩士點介紹
中國古代文學
西北師范大學中國古代文學050105考研科目及參考書目
專業(yè)信息
- 所屬院校:西北師范大學
- 招生年份:2019年
-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屬學院:文學院
-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5]文學
-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1]中國語言文學
專業(yè)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 01先秦兩漢文學 02魏晉南北朝文學 03唐宋文學 04元明清文學 05近代文學 06國學與華夏文明 |
|
招生人數(shù): | 35 | |
考試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選一 ③618中國文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xiàn)代文學) ④809漢語與寫作(古代漢語、現(xiàn)代漢語、寫作) |
|
備 注: | 復(fù)試科目:中國古代文學I 936 |
中國古代文學考研院校
基本信息
專業(yè)介紹
專業(yè)點分布
專業(yè)院校排名
序號 | 學校代碼 | 學校名稱 | 評選結(jié)果 |
1 | 10001 | 北京大學 | A+ |
2 | 10027 | 北京師范大學 | A+ |
3 | 10246 | 復(fù)旦大學 | A |
4 | 10269 | 華東師范大學 | A |
5 | 10284 | 南京大學 | A |
6 | 10335 | 浙江大學 | A |
7 | 10422 | 山東大學 | A |
8 | 10610 | 四川大學 | A |
9 | 10002 | 中國人民大學 | A- |
10 | 10028 | 首都師范大學 | A- |
11 | 10055 | 南開大學 | A- |
12 | 10319 | 南京師范大學 | A- |
13 | 10486 | 武漢大學 | A- |
14 | 10558 | 中山大學 | A- |
15 | 10003 | 清華大學 | B+ |
16 | 10032 | 北京語言大學 | B+ |
17 | 10052 | 中央民族大學 | B+ |
18 | 10183 | 吉林大學 | B+ |
19 | 10200 | 東北師范大學 | B+ |
20 | 10270 | 上海師范大學 | B+ |
21 | 10285 | 蘇州大學 | B+ |
22 | 10345 | 浙江師范大學 | B+ |
23 | 10394 | 福建師范大學 | B+ |
24 | 10445 | 山東師范大學 | B+ |
25 | 10475 | 河南大學 | B+ |
26 | 10511 | 華中師范大學 | B+ |
27 | 10559 | 暨南大學 | B+ |
28 | 10635 | 西南大學 | B+ |
29 | 10718 | 陜西師范大學 | B+ |
30 | 10065 | 天津師范大學 | B |
31 | 10075 | 河北大學 | B |
32 | 10094 | 河北師范大學 | B |
33 | 10126 | 內(nèi)蒙古大學 | B |
34 | 10212 | 黑龍江大學 | B |
35 | 10231 | 哈爾濱師范大學 | B |
36 | 10280 | 上海大學 | B |
37 | 10320 | 江蘇師范大學 | B |
38 | 10384 | 廈門大學 | B |
39 | 10542 | 湖南師范大學 | B |
40 | 10574 | 華南師范大學 | B |
41 | 10602 | 廣西師范大學 | B |
42 | 10636 | 四川師范大學 | B |
43 | 10697 | 西北大學 | B |
44 | 10736 | 西北師范大學 | B |
45 | 11117 | 揚州大學 | B |
46 | 10033 | 中國傳媒大學 | B- |
47 | 10108 | 山西大學 | B- |
48 | 10140 | 遼寧大學 | B- |
49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學 | B- |
50 | 10357 | 安徽大學 | B- |
51 | 10370 | 安徽師范大學 | B- |
52 | 10414 | 江西師范大學 | B- |
53 | 10446 | 曲阜師范大學 | B- |
54 | 10487 | 華中科技大學 | B- |
55 | 10512 | 湖北大學 | B- |
56 | 10608 | 廣西民族大學 | B- |
57 | 10673 | 云南大學 | B- |
58 | 10730 | 蘭州大學 | B- |
59 | 10755 | 新疆大學 | B- |
60 | 10030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C+ |
61 | 10135 | 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 | C+ |
62 | 10165 | 遼寧師范大學 | C+ |
63 | 10166 | 沈陽師范大學 | C+ |
64 | 10271 | 上海外國語大學 | C+ |
65 | 10346 | 杭州師范大學 | C+ |
66 | 10403 | 南昌大學 | C+ |
67 | 10459 | 鄭州大學 | C+ |
68 | 10530 | 湘潭大學 | C+ |
69 | 10637 | 重慶師范大學 | C+ |
70 | 10656 | 西南民族大學 | C+ |
71 | 10663 | 貴州師范大學 | C+ |
72 | 10742 | 西北民族大學 | C+ |
73 | 10762 | 新疆師范大學 | C+ |
74 | 11658 | 海南師范大學 | C+ |
75 | 10031 |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 C |
76 | 10203 | 吉林師范大學 | C |
77 | 10337 | 浙江工業(yè)大學 | C |
78 | 10351 | 溫州大學 | C |
79 | 10385 | 華僑大學 | C |
80 | 10423 | 中國海洋大學 | C |
81 | 10427 | 濟南大學 | C |
82 | 10524 | 中南民族大學 | C |
83 | 10532 | 湖南大學 | C |
84 | 10593 | 廣西大學 | C |
85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學 | C |
86 | 10638 | 西華師范大學 | C |
87 | 10681 | 云南師范大學 | C |
88 | 11065 | 青島大學 | C |
89 | 11075 | 三峽大學 | C |
90 | 10068 | 天津外國語大學 | C- |
91 | 10167 | 渤海大學 | C- |
92 | 10184 | 延邊大學 | C- |
93 | 10247 | 同濟大學 | C- |
94 | 10304 | 南通大學 | C- |
95 | 10451 | 魯東大學 | C- |
96 | 10476 | 河南師范大學 | C- |
97 | 10589 | 海南大學 | C- |
98 | 10590 | 深圳大學 | C- |
99 | 10672 | 貴州民族大學 | C- |
100 | 10691 | 云南民族大學 | C- |
101 | 10749 | 寧夏大學 | C- |
102 | 11078 | 廣州大學 | C- |
103 | 11846 |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 | C- |
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生院校排名
序號 | 學校代碼 | 學校名稱 | 評選結(jié)果 |
1 | 10001 | 北京大學 | A+ |
2 | 10027 | 北京師范大學 | A+ |
3 | 10246 | 復(fù)旦大學 | A |
4 | 10269 | 華東師范大學 | A |
5 | 10284 | 南京大學 | A |
6 | 10335 | 浙江大學 | A |
7 | 10422 | 山東大學 | A |
8 | 10610 | 四川大學 | A |
9 | 10002 | 中國人民大學 | A- |
10 | 10028 | 首都師范大學 | A- |
11 | 10055 | 南開大學 | A- |
12 | 10319 | 南京師范大學 | A- |
13 | 10486 | 武漢大學 | A- |
14 | 10558 | 中山大學 | A- |
15 | 10003 | 清華大學 | B+ |
16 | 10032 | 北京語言大學 | B+ |
17 | 10052 | 中央民族大學 | B+ |
18 | 10183 | 吉林大學 | B+ |
19 | 10200 | 東北師范大學 | B+ |
20 | 10270 | 上海師范大學 | B+ |
21 | 10285 | 蘇州大學 | B+ |
22 | 10345 | 浙江師范大學 | B+ |
23 | 10394 | 福建師范大學 | B+ |
24 | 10445 | 山東師范大學 | B+ |
25 | 10475 | 河南大學 | B+ |
26 | 10511 | 華中師范大學 | B+ |
27 | 10559 | 暨南大學 | B+ |
28 | 10635 | 西南大學 | B+ |
29 | 10718 | 陜西師范大學 | B+ |
30 | 10065 | 天津師范大學 | B |
31 | 10075 | 河北大學 | B |
32 | 10094 | 河北師范大學 | B |
33 | 10126 | 內(nèi)蒙古大學 | B |
34 | 10212 | 黑龍江大學 | B |
35 | 10231 | 哈爾濱師范大學 | B |
36 | 10280 | 上海大學 | B |
37 | 10320 | 江蘇師范大學 | B |
38 | 10384 | 廈門大學 | B |
39 | 10542 | 湖南師范大學 | B |
40 | 10574 | 華南師范大學 | B |
41 | 10602 | 廣西師范大學 | B |
42 | 10636 | 四川師范大學 | B |
43 | 10697 | 西北大學 | B |
44 | 10736 | 西北師范大學 | B |
45 | 11117 | 揚州大學 | B |
46 | 10033 | 中國傳媒大學 | B- |
47 | 10108 | 山西大學 | B- |
48 | 10140 | 遼寧大學 | B- |
49 | 10248 | 上海交通大學 | B- |
50 | 10357 | 安徽大學 | B- |
51 | 10370 | 安徽師范大學 | B- |
52 | 10414 | 江西師范大學 | B- |
53 | 10446 | 曲阜師范大學 | B- |
54 | 10487 | 華中科技大學 | B- |
55 | 10512 | 湖北大學 | B- |
56 | 10608 | 廣西民族大學 | B- |
57 | 10673 | 云南大學 | B- |
58 | 10730 | 蘭州大學 | B- |
59 | 10755 | 新疆大學 | B- |
60 | 10030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C+ |
61 | 10135 | 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 | C+ |
62 | 10165 | 遼寧師范大學 | C+ |
63 | 10166 | 沈陽師范大學 | C+ |
64 | 10271 | 上海外國語大學 | C+ |
65 | 10346 | 杭州師范大學 | C+ |
66 | 10403 | 南昌大學 | C+ |
67 | 10459 | 鄭州大學 | C+ |
68 | 10530 | 湘潭大學 | C+ |
69 | 10637 | 重慶師范大學 | C+ |
70 | 10656 | 西南民族大學 | C+ |
71 | 10663 | 貴州師范大學 | C+ |
72 | 10742 | 西北民族大學 | C+ |
73 | 10762 | 新疆師范大學 | C+ |
74 | 11658 | 海南師范大學 | C+ |
75 | 10031 |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 C |
76 | 10203 | 吉林師范大學 | C |
77 | 10337 | 浙江工業(yè)大學 | C |
78 | 10351 | 溫州大學 | C |
79 | 10385 | 華僑大學 | C |
80 | 10423 | 中國海洋大學 | C |
81 | 10427 | 濟南大學 | C |
82 | 10524 | 中南民族大學 | C |
83 | 10532 | 湖南大學 | C |
84 | 10593 | 廣西大學 | C |
85 | 10613 | 西南交通大學 | C |
86 | 10638 | 西華師范大學 | C |
87 | 10681 | 云南師范大學 | C |
88 | 11065 | 青島大學 | C |
89 | 11075 | 三峽大學 | C |
90 | 10068 | 天津外國語大學 | C- |
91 | 10167 | 渤海大學 | C- |
92 | 10184 | 延邊大學 | C- |
93 | 10247 | 同濟大學 | C- |
94 | 10304 | 南通大學 | C- |
95 | 10451 | 魯東大學 | C- |
96 | 10476 | 河南師范大學 | C- |
97 | 10589 | 海南大學 | C- |
98 | 10590 | 深圳大學 | C- |
99 | 10672 | 貴州民族大學 | C- |
100 | 10691 | 云南民族大學 | C- |
101 | 10749 | 寧夏大學 | C- |
102 | 11078 | 廣州大學 | C- |
103 | 11846 |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 | C- |
數(shù)據(jù)來源: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fā)展中心
2007年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學校排名
排名 | 學校名稱 | 等級 | 排名 | 學校名稱 | 等級 | 排名 | 學校名稱 | 等級 |
1 | 復(fù)旦大學 | A+ | 9 | 安徽師范大學 | A | 17 | 上海師范大學 | A |
2 | 華東師范大學 | A+ | 10 | 西北師范大學 | A | 18 | 首都師范大學 | A |
3 | 浙江大學 | A+ | 11 | 陜西師范大學 | A | 19 | 山東師范大學 | A |
4 | 武漢大學 | A+ | 12 | 南開大學 | A | 20 | 揚州大學 | A |
5 | 南京師范大學 | A+ | 13 | 南京大學 | A | 21 | 蘭州大學 | A |
6 | 北京大學 | A+ | 14 | 中山大學 | A | 22 | 中國人民大學 | A |
7 | 四川大學 | A | 15 | 暨南大學 | A | 23 | 山東大學 | A |
8 | 北京師范大學 | A | 16 | 蘇州大學 | A | 24 | 福建師范大學 | A |
B+等(36個):黑龍江大學、西南大學、湖南大學、哈爾濱師范大學、湖北大學、河北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河北師范大學、曲阜師范大學、廣西師范大學、西北大學、四川師范大學、上海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山西大學、北京語言大學、遼寧大學、河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杭州師范大學、浙江師范大學、安徽大學、鄭州大學、吉林大學、沈陽師范大學、南昌大學、遼寧師范大學、廣州大學、江西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延邊大學、青島大學、廈門大學、長沙理工大學、汕頭大學、浙江工業(yè)大學 |
||||||||
B等(36個):湘潭大學、渤海大學、廣西大學、寧夏大學、天津師范大學、廣西民族學院、西藏民族學院、深圳大學、煙臺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江南大學、溫州大學、漳州師范學院、山西師范大學、內(nèi)蒙古大學、上海財經(jīng)大學、聊城大學、徐州師范大學、河南師范大學、廣西師范學院、重慶工商大學、西華師范大學、安慶師范學院、云南師范大學、中南民族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信陽師范學院、重慶師范大學、南通大學、中央民族大學、西南民族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東南大學、魯東大學、新疆師范大學、青海師范大學 |
||||||||
C等(24個):名單略 |
|
|
|
|
1 | 復(fù)旦大學 | 5★ | 154 |
2 | 南京大學 | 5★ | 154 |
3 | 北京大學 | 5★ | 154 |
4 | 北京師范大學 | 5★ | 154 |
5 | 四川大學 | 5★ | 154 |
6 | 南開大學 | 5★ | 154 |
7 | 華東師范大學 | 5★ | 154 |
8 | 武漢大學 | 5★ | 154 |
9 | 首都師范大學 | 4★ | 154 |
10 | 中山大學 | 4★ | 154 |
11 | 陜西師范大學 | 4★ | 154 |
12 | 浙江大學 | 4★ | 154 |
13 | 西北師范大學 | 4★ | 154 |
14 | 南京師范大學 | 4★ | 154 |
15 | 中國人民大學 | 4★ | 154 |
16 | 華中師范大學 | 4★ | 154 |
17 | 廣西師范大學 | 4★ | 154 |
18 | 暨南大學 | 4★ | 154 |
19 | 安徽師范大學 | 4★ | 154 |
20 | 浙江師范大學 | 4★ | 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