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教育學考研真題
為你免費答疑
關于《040100教育學考研 》我們搜集了部分040100教育學考研 真題和復試資源,免費贈送;并可提供有償的040100教育學考研 專業(yè)研究生初試/復試/調劑輔導(收費合理,內部資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領資源或了解研究生輔導的,請加網頁上的學姐微信。【考研派 okaoyan.com】 為大家提供2012教育學考研真題,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
一、單項選擇題:1~45小題,每小題2分,共90分。下列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項的字母涂黑。對于題目的答案有疑義的,可以進入勤思考研論壇提問或者關注勤思考研的微博。1.關注和探詢“誰控制學校”、“誰制定學校管理的政策”、“誰決定教育的倫理、社會和經濟目標”、“誰設置課程”的教育理論流派是
A. 制度教育學 B. 改造主義教育理論
C. 存在主義教育理論 D. 批判教育學
【參考答案】D
【勤思考研解析】批判教育學是20世紀70年代之后興起的一種教育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是鮑爾斯、金蒂斯、阿普爾、吉魯,法國的布厄迪爾等。基本觀點是:第一,當代資本主義的學校教育不是一種民主的建制和解放的力量,而是維護現實社會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工具,是造成社會差別、社會歧視和社會對立的根源;第二,教育是與社會相對應的,有什么樣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就有什么樣的學校教育機構,社會的政治意識形態(tài)、文化樣態(tài)、經濟結構都強烈低制約著學校的目的、課程、師生關系、評價方式等,學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產出占主導地位的社會政治意識形態(tài)、文化關系和經濟結構;第三,批判教育學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實背后的利益關系,幫助教師和學生對自己所處的教育環(huán)境及形成教育環(huán)境的諸多因素敏感起來,即對他們進行“啟蒙”,以達到意識“解放”目的,從而積極地尋找克服教育及社會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策略;第四,教育現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觀的,而是充滿著利益紛爭的,教育理論研究不能采取唯科學主義的態(tài)度和方法,而要采用實踐批判的態(tài)度和方法。從題干的角度出發(fā),選擇D。
2.如下現象屬于教育范疇的是
A. 爸爸針對小明懦弱的個性設法訓練小明如何以牙還牙報復欺侮者
B. 媽媽指導小明在與他人沖突中如何保護自己
C. 老師嚴格管理以保護小明等弱小學生不再受欺負
D. 小明在與同學的多次沖突中逐漸學會了如何與人和睦相處
【參考答案】B
【勤思考研解析】教育的定義具有廣義和狹義的區(qū)分,廣義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的地增進人的知識技能,影響人的思想品德,增強人的體質的活動,不論是有組織的或是無組織的,系統(tǒng)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狹義的教育是指專門組織的教育,它不僅包括全日制的學校教育,而且包括半日制的、業(yè)余的學校教育、函授教育、廣播電視教育和網絡教育等。它是根據一定社會的現實和未來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受教育者主動地學習,積極進行經驗的改組和改造,促使他們提高素質、健全人格的一種活動,以便把受教育者培養(yǎng)成為適應一定社會的需要,促進社會的發(fā)展,追求和創(chuàng)造的合理存在的人的活動。選項C是教師的學生管理,D是小明的自學,A雖然看似是父親對小明的教育,但是,給予的是一種負向的影響,是基本的價值取向問題,因此,從選擇最佳答案出發(fā),答案選擇B。
3. 下列現象中??梢哉f明教育對社會發(fā)展起促進作用的是
A. 班級授課制為普及義務教育提供了便利
B. 普及義務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機器大生產對勞動力的要求
C. 僵化的制度化教育導致社會拒絕學校畢業(yè)生
D. 學生發(fā)展指導制度促進了學生學業(yè)、生涯、個性及社會性的發(fā)展
【參考答案】B
【勤思考研解析】教育對社會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此題目從選項直接出發(fā),C體現是不是促進作用,而是阻礙作用,是屬于負向功能;D是教育對個人發(fā)展的影響,而非是對社會發(fā)展的影響;A是教育方式,方法本身對教育的影響,而非教育對社會的影響,因此,選項為B。
4. 把教育隱喻為“園藝”,把學生比作“祖國的花朵”,稱教師為“園丁”。持這種觀點的人在人的身心發(fā)展影響因素問題上傾向于
A. 遺傳決定論 B. 成熟輪
C. 環(huán)境決定論 D. 內因與外因交互作用論
【參考答案】C
【勤思考研解析】教育將教育比喻為“園藝”,教師是“園丁”,學生是受到教師“修剪”、“塑造”等方式影響下形成的“花朵”,這是典型的外鑠論影響,因此,正確選項為C。
5. 在課程內容選擇上,斯賓塞認為科學知識最有價值,其判斷依據是他的
A. 社會本位教育目的論 B. 外在教育目的論
C. 教育準備生活說 D. 教育適應生活說
【參考答案】C
6.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普通高中的性質發(fā)生改變,在教育任務上兼顧
A. 普通教育與職業(yè)教育 B. 普通教育與基礎教育
C. 升學預備教育與就業(yè)預備教育 D. 基礎教育與預備教育
【參考答案】C
7. 學生必須接受“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受過這種教育的人因為有廣博的知識和理性的能力,將來也是適應力最強的、對未來作了最充分準備的優(yōu)秀公民和勞動者。秉持這種觀點的人在課程類型上傾向于
A. 學科中心課程 B. 學生中心課程
C. 社會中心課程 D. 活動中心課程
【參考答案】C
8. 發(fā)生在教學過程之中,旨在發(fā)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幫助教師調整和改進教學的評價是
A. 初始性評價 B. 診斷性評價
C. 終結性評價 D. 形成性評價
【參考答案】D
9. 體諒模式與其他德育模式的區(qū)別在于
A. 把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放在中心地位
B. 把道德認知發(fā)展放在中心地位
C. 把道德行為學習放在中心地位
D. 把道德價值觀念的獲得放在中心地位
【參考答案】A
10. 強調教師文化建設和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模式是
A. 知識取向模式 B。實踐取向模式
C. 生態(tài)取向模式 D。自我更新取向模式
【參考答案】C
11. 道德認知發(fā)展模式采取“道德兩難法”和“公正團體法”促進學生道德發(fā)展,其依據是人的道德發(fā)展具有
A。階段性、順序性、差異性
B。階段性、差異性、不平衡性
C。順序性、差異性、不平衡性
D。階段性、順序性、不平衡性
【參考答案】D
12. 現代學校作為一種社會機構,除了具有教育功能外,還派生出許多社會功能,其中包括
A. 社會交往與照看功能 B. 個體個性化與個體社會化功能
C. 選拔與社會分層功能 D. 自我保存與自我更新功能
【參考答案】C
13.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fā)展委員會曾對世界各地的教育制度進行調查,發(fā)表《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這份報告指出各國的教育目的存在一些共同傾向,其中包括“走向科學的人道主義”、“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承擔社會義務的態(tài)度”以及
A. “培養(yǎng)完人” B. “培養(yǎng)獨立個性”
C. “培養(yǎng)國際理解” D. “培養(yǎng)終身學習能力”
【參考答案】A
14. 西周時期貴族家庭的兒童教育體現了循序漸進的要求,在其最初階段更為注重
A. 學習計數和練習寫字 B. 訓練基本的生活技能
C. 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品質 D. 養(yǎng)成端正的道德品行
【參考答案】B
15. 唐代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和崇文館、弘文館,屬同類性質的學校,其設立體現了當時學校教育的
A。系統(tǒng)性 B。等級性 C。制度化 D。專門化
【參考答案】C
16. “與其守成法,毋寧尚自然;與其求劃一,毋寧展個性。”提出這種主張的教育家是
A。張之洞 B。康有為 C。蔡元培 D。晏陽初
【參考答案】C
17. 嚴復在教育作用問題上,受斯賓塞“三育論”的影響,主張鼓民力、開民智和
A. 新民德 B. 移民風 C. 增民財 D. 強民體
【參考答案】A
18. 我國最早規(guī)定義務教育階段的學制是
A. 壬寅學制 B. 癸卯學制 C. 壬子癸丑學制 D. 壬戌學制
【參考答案】A
19. 最早輸入中國的西方近代教學法是
A. 德克樂利教學法 B. 蒙臺梭利教學法
C. 設計教學法 D. 五段教學法
【參考答案】C
本題考查我國學習國外教學法的歷史
20.陶行知創(chuàng)立“小先生制”的主要目的在于
A. 解決普及教育額師資問題 B.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
C. 發(fā)揮優(yōu)秀學生的幫扶作用 D. 盡早完成兒童的社會化
【參考答案】A
21.黃炎培認為,職業(yè)道德教育是職業(yè)教育的重要內涵,其基本要求是
A. “博愛互助” B. “謀生濟人”
C. “敬業(yè)樂群” D. “愛國崇實”
【參考答案】C
22.我國近代最早制定分年課程計劃,采用班級授課制進行教學的新式學堂是
A. 京師同文館 B. 京師大學堂
C. 上海廣方言館 D. 湖北自強學堂
【參考答案】A
23.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民主根據地在發(fā)展群眾教育過程中采取的辦學政策是
.A. 公有民辦 B. 公有公辦
C. 公辦民助 D. 民辦公助
【參考答案】D
24.古風時代雅典青少年一邊繼續(xù)在文法學校和弦琴學校學習,一邊為了接受體育訓練進入
A。斯多葛學校 B。體操學校
C。埃弗比 D。體育館
【參考答案】B
25.西歐中世紀大學所設學科一般為
A. 文科、法學科、醫(yī)學科、神學科
B. 文科、理科、醫(yī)學科、神學科
C. 文科、理科、法學科、醫(yī)學科
D. 文科、理科、法學科、神學科
【參考答案】A
26.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所具有的共同點是
A. 實施貴族式精英教育
B. 重視古典人文學科
C. 實施世俗性的義務教育
D. 重視教育的群眾性和普及性
【參考答案】B
27.在西方近代教育中,依據教育心理學化的理念,提出初等學校教育應該從最簡單要素開始,以便循序漸進地促進人的和諧發(fā)展的教育家是
A. 洛克 B. 盧梭 C. 夸美紐斯 D. 裴斯泰洛齊
【參考答案】D
28.17-18世紀英國的公學采用寄宿制,以升學為主要目標,具有大學預科的性質。這種“公學”的含義是
A. 公立學校
B. 公共機構管理的學校
C. 由政府或地方使用公共稅收開辦的學校
D. 為培養(yǎng)公職人員而由公眾團體資助興辦的學校
【參考答案】D
29.拿破侖執(zhí)政時期所建立的帝國大學實質上是
A。帝國的最高教育領導機構 B。由帝國建立的大學
C。帝國高等教育機構的總稱 D。由帝國統(tǒng)轄的大學
【參考答案】A
30.在美國進步教育運動中,為了充分利用學校設施提高辦學效率,在教學中采用“分團學制”的教育改革試驗是
A。昆西制度 B。葛雷制 C。道爾頓制 D。文納特卡制
【參考答案】B
31.從20世紀30年代起,歐美掀起了一場主張恢復西方傳統(tǒng)教育核心價值的取向,反對進步教育和新教育的運動,形成了“新傳統(tǒng)教育”思潮。新傳統(tǒng)教育主要包括
A. 要素主義教育、永恒主義教育、新托馬斯主義教育
B. 改造主義教育、永恒主義教育、新托馬斯主義教育
C. 永恒主義教育、要素主義教育、改造主義教育
D. 新托馬斯主義教育、要素主義教育、改造主義教育
【參考答案】A
32.1963年,英國頒布教育改革法案《羅賓斯高等教育報告》,探討高等教育如何為社會服務的問題,提出了著名的“羅賓斯原則”,其含義是
A. 為所有類型的高等學校提供無任何附加條件的國家援助
B. 為所有能力和成績合格并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供高等教育課程
C. 高等教育分為“自治”部分(大學)和“公共”部分(大學以外的學院)
D. 建立由個人高等教育、職前專業(yè)訓練、在職進修構成的“師資培訓三段法”
【參考答案】B
33.1966年,受世界教育改革趨勢的影響,蘇聯(lián)開始新一輪教育改革,矛頭直指1958年教育改革的消極影響,即
A. 片面強調提高智力水平,忽視基礎知識教學
B. 片面強調基礎知識教學,忽視提高智力水平
C. 片面強調生產勞動教學,忽視理論知識教學
D. 片面強調理論知識教學,忽視生產勞動教學
【參考答案】C
34.根據加涅的學習層次分類觀點,兒童學習游泳主要屬于
A. 連鎖學習 B. 信號學習
C. 規(guī)則或原理的學習 D. 解決問題的學習
【參考答案】D
35.在期末復習時,學生采用將課文內容以列結構提綱、畫網絡圖的方法來幫助記憶。這種學習策略屬于
A. 復述策略 B. 精細加工策略
C. 組織策略 D. 資源管理策略
【參考答案】C
36.同概念一樣,規(guī)則也有正例、反例,下述表述能體現桑代克“效果律”正例的是:
A.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 得寸進尺
C. 入鄉(xiāng)隨俗 D. 吃小虧得大便宜
【參考答案】B
37.場依存認知風格者偏向的學習方式是:
A. 自主學習 B. 合作學習
C. 探索學習 D. 有意義學習
【參考答案】B
38.某學生因對“必須堅持每天一定量的運動達半年以上”的要求感到自己落實困難放棄了瘦身計劃,根據班杜拉的理論,這表明其對瘦身的
A. 結果期望低 B. 結果期望高
C. 效能期望低 D. 效能期望高
【參考答案】C
39.教育科學研究的目標是:
A 指導教育實踐 B. 規(guī)范教育行為
C. 揭示教育規(guī)律 D. 制定教育方針
【參考答案】C
40.某校有2500名學生,先要抽取100名進行課外閱讀情況調查。調查者將學生總體按姓氏筆畫排列,把總體劃分為K=2500/100=25個相等間隔,如隨機抽取第1名為第10序列,那么依次抽取35,60,85,110……直到100名學生為止,這種抽樣方法是:
A. 簡單隨機抽樣 B. 系統(tǒng)隨機抽樣
C. 分層隨機抽樣 D. 整群隨機抽樣
【參考答案】B
41.在教育文獻檢索中,題錄、書目、索引、提要等屬于文獻等級中的
A 零級文獻 B. 一級文獻
C. 二級文獻 D. 三級文獻
【參考答案】C
42.便于進行定量分析和比較研究的觀察類型是:
A. 全結構式觀察 B. 準結構式觀察
C. 半結構式觀察 D. 非結構式觀察
【參考答案】A
43.李老師將兒童閱讀能力劃分為優(yōu)、中、差三個等級進行測量調查,這種測量屬于:
A. 定名測量 B. 定序測量
C. 定距測量 D. 比率測量
【參考答案】B
44.凱米斯倡導的教育行動研究類型是:
A. 理論取向的教育行動研究
B. 技術取向的教育行動研究
C. 反思取向的教育行動研究
D. 批判取向的教育行動研究
【參考答案】C
45.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中最常用的反映離散趨勢的差異量數是:
A。全距 B。中數和平均數
C。標準差和方差 D。差異系數
【參考答案】C
辨析題:每題15分。
46.理想的師生關系以學生為中心。
錯誤。
師生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tài)度等。師生關系隨著主體需要的不同,相互作用的內容、方式的不同和環(huán)境的差異而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在教育教學中是主導主體的關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關系;在社會道德和心理層面是相互影響的關系。在師生關系的討論中,常見的兩種觀點是“教師中心論”和“學生中心論”,無論哪一種,都各有其優(yōu)缺點。理想的師生關系應該尊師愛生,相互配合的師生關系;應該是民主平等,和諧親密的師生關系;應該是共享共創(chuàng),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想要達到這種理想的師生關系,教師應該努力:(1)了解和研究學生;(2)樹立正確的學生觀;(3)熱愛,尊重學生,公平對待學生;(4)主動與學生溝通,善于與學生交往;(5)努力提高自我修養(yǎng),健全人格。
勤思考研點評:題干誤將學生中心的理想關系理解為理想的師生關系,是錯誤的。(勤思強化班講義P52-53頁)
47.馬卡連柯倡導的集體教育即集體主義教育。
錯誤。
馬卡連柯認為集體教育的核心應該是“在集體中、通過集體、為了集體”。集體首先是在有共同目的、勞動和斗爭的前提下,把人們團結起來的社會有機體。集體主義教育的原則:(1)尊重與要求相結合原則。(2)平行教育影響原則。他說:“每當我們給個人一種影響的時候,這影響必定同時應當是結集體的一種影響。相反地,每當我們涉及集體的時候,同時也應當成為對于組成集體的每一個個人的教育。”因此,馬卡連柯所謂的集體教育并不是我們社會主義教育過程中所提倡的“集體主義教育”。(勤思必勝習題庫P219頁詳細講解)
48.心智技能的獲得只要通過反復練習達到“孰能生巧”即可。
錯誤。
心智技能也稱智力技能、認知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法則的心智活動方式。具體有三個特點:第一,動作對象的觀念性;第二,動作執(zhí)行的內潛性。第三,動作結構的減縮性(不用像動作技能那樣一一出現,內部語言是可以合并、省略和簡化的)。
我國心理學家馮忠良根據有關研究并結合教學實際,將加里培林的五個階段進行了簡化和改進,提出了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階段說,
即(1)原型定向(原型定向即了解這種實踐模式,了解動作結構,各動作成分及其順序等。該階段學員主要是在頭腦中形成程序性知識。通過原型定向,學員在頭腦中形成了有關活動方式的定向映象)。(2)原型操作(在該階段,活動方式是物質化的,即以外部語言、外顯的動作,按照活動模式一步步展開執(zhí)行)。(3)原型內化(在該階段,學員擺脫了實踐模式,但已經將實踐模式內化為一種熟練的思維活動方式,突出表現在外顯的言語活動明顯減少。學員最初面臨一個新任務時,始終復述任務規(guī)則,但隨著練習的不斷進行,法則復述消失,這是內化的一個標志)。該題目認為心智技能的獲得只要通過反復練習達到“熟能生巧”即可忽略了原型內化階段,認為只要有外部的練習可以獲得的觀點是不對的。(暑期強化班講義P200頁)
簡答題:每題15分。
49.簡要解釋舉例說明教育的負向功能。
答:教育的功能就是由教育的內部結構和外部結構決定的、對個體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所產生的各種影響和作用。將教育功能分為正向功能與負向功能,這一分類是美國社會學家默頓于20世紀50年代末提出的,是根據教育作用方向的不同,對教育功能所作的分類。正向功能是“貢獻性”功能,負向功能是“損害性”功能。例如,法西斯時期的教育對于社會具有更大的破壞功能。另外,教育盲目先行也產生負向功能:教育的盲目發(fā)展可能培養(yǎng)出過多的大學畢業(yè)生,而國際經濟發(fā)展的現實又不能給他們提供相應和足夠的崗位,致使這些畢業(yè)生無法就業(yè),或無相應的崗位就業(yè),慢慢就會造成社會的壓力,成為影響社會不安定的因素,產生教育的負向功能。(勤思沖刺講義P5.)
50.17-18世紀德國的新大學運動。
答:17到18紀的德國,國家影響的加強,實科教育風氣的增長,特別是科學發(fā)現和發(fā)明的出現,一群科學家、思想家新思想的傳播等,使現代理念的大學首先出現在德國。1694年建立的哈勒大學,就是第一所新式大學。在這些背景下,發(fā)展新大學的運動,具有如下特點:(1)積極吸收最新的哲學和科學研究成果,排除宗教教條,為此大膽選用崇尚理性、善于思考和具有冒險精神的學者任教,奠定了大學的高水平科研和教學的基礎。(2)提倡“教自由”和“學自由”。(3)首開民族語(德語)講課的風氣,重視現代外國語。(4)注重科學研究,設有藏書豐富的圖書館和各種研究所(5)上課采用討論、實驗觀察等新的教學方法,即使對古典文化的研究也拋棄了背誦、模仿等做法。
德國的新大學運動為后來的柏林大學、德國大學的成立都奠定了思想基礎,積累了實踐經驗。
51.杜威的教育目的論。
答:在教育目的方面,杜威反對外在固定的、終極的教育目的,希求的是過程內的目的,即把生長作為教育的目的,體現了杜威尊重兒童的觀念。同時杜威也強調教育的社會性目的,即教育使民主的工具,教育是為了民主的,教育也應是民主的。因此,杜威認為,教育是社會進步及社會改革的基本方法,學校是社會進步和改革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具。(強化班講義P174.)
52.資源管理學習策略極其類別。
答:資源管理策略是輔助學生管理可用環(huán)境和資源的策略,有助于學生適應環(huán)境并調節(jié)環(huán)境以適應自己的需要,對學生的動機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包括:(1)學習時間管理。(2)學習環(huán)境的設置。(3)學習努力和心境管理。(4)學習工具的利用以及社會性人力資源的利用等。(沖刺班講義P98.)
也可以寫成:(1)時間管理策略;(2)努力管理策略;(3)學業(yè)求助管理策略。
53.教育觀察研究的實施程序包括哪幾個方面。
答:(1)界定研究問題,明確觀察的目的和意義;(2)編制觀察提綱(確定觀察對象、時間、地點、內容和方法,即觀察什么和怎么觀察),進入觀察情境;(3)實施觀察,收集記錄觀察內容;(4)分析材料,得出結論。(沖刺班講義P118.)
分析論述題
54.材料(略)分析葉圣陶20-30年的教育評論“變相的語文教學”--此題言之成理即可。
1.概括基本觀點與主張。
(1)葉圣陶認為,現在的學校教育中,各種課程,數學、外文、勞動技術,自然等課程等的教學過于強調單一的“文字講解”,不注重應用,而是更多的成了識字、閱讀課程;雖然表面不是語文課程,但是,結果都被教師當成了“語文課”來上,因此,稱為“變相的語文教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思維和見解也變成了僅僅停留在“文字講解”以及“語句理解”方面。(2)真正的語文課堂上,教師只是固定的拼音、漢字、詞語的講解,注重的只是基本知識的講授,而忽略了語文課程本身最重要的特點,那就是情感教育,文化的傳遞等等,將語文課變成了“漢字課”,因此,稱為“變相的語文教學”。
2.用教育學的基本理論分析指出“變相語文教學”的局限性。
(1)課程標準是有關各學科教學內容的教學指導性文件,主要規(guī)定學科知識范圍、深度及其結構、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上的基本要求。一切教學都應該符合自身的課程標準,而“變相語文教學”無法達到自身學科的教學標準,不符合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
(2)課程目標是指課程本身要實現的具體目標和意圖。它規(guī)定了某一教育階段的學生通過課程學習以后,在品德發(fā)展、智力、體質等方面期望實現的程度。課程目標的來源通常有四方面:一是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邏輯;二是學科的邏輯;三是教育目的和各級各類學校的具體培養(yǎng)目標;四是社會的需求。“變相的語文教學”容易混淆學科之間差異,導致各自的課程目標不明確、課程實施課程中各門課的特點不明確、混淆了學科的界限。詳見勤思考研沖刺班講義。
(3)課程實施是指把課程計劃付諸實踐的過程,它是達到預期課程目標的基本途徑。一般說來,課程設計得越好,實施起來就越容易,效果也就越好。“變相的語文教學”是由于課程實施者沒有清楚了解課程計劃的意圖和課程目標,缺乏對課程設計的思考而導致的。
(4)課程評價的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生學業(yè)的評價;二是課程本身的評價。這兩種評價同等重要,是課程評價的基礎。原有的課程評價更加關注卷面成績而形成了“變相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對“文字講解”和“語句理解”的重要性的過分關注。
3.當前我們基礎教育改革領域正在進行哪些與變相語文教學這種現象相關聯(lián)的課程改革。
我國基礎教育總體水平不高,原有的基礎教育課程已不能完全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表現為:
(1)在學校教育中過分注重知識傳授,忽視了學生社會性、價值觀和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
(2)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并且過于注重書本知識,脫離了學生經驗。
(3)現行的課程體系以學科知識為核心,過于強調學科本位,科目過多,忽視了科學、藝術和道德之間的聯(lián)系,忽視了學科之間的整合性和關聯(lián)性。
(4)學生學習過于強調接受式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
(5)在教育評價上過于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忽視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和教師提高的功能。
(6)課程管理過于集中,忽視了地方和學校在課程管理與開發(fā)中的作用。
針對上述出現的問題,當前我們基礎教育改革領域正在進行哪些與變相語文教學這種現象相關聯(lián)的課程改革內容包括:
(1)課程標準方面:制定統(tǒng)一的國家課程標準。
(2)教學過程方面: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②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huán)境,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③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
(3)教材開發(fā)與管理方面:①教材改革應有利于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主動探索知識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同時也應有利于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教學。②積極開發(fā)并合理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③完善基礎教育教材管理制度,實現教材的高質量與多樣化。
(4)課程評價方面:①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體系。②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③建立促進課程不斷發(fā)展的評價體系。④繼續(xù)改革和完善考試制度。
(5)關于教師的培養(yǎng)和培訓。
(6)關于課程改革的組織與實施:貫徹“先立后破,先實驗后推廣”的工作方針,建立課程教材持續(xù)發(fā)展的保障機制。
55.有觀點認為春秋戰(zhàn)國教育思想體現出平等精神,請依據實例對這種觀點進行評析。
答:春秋戰(zhàn)國時期,王權衰落,禮樂破壞,官學失去政權依托,是壟斷的文化學術向下層擴散,出現“學術下移”現象。為私學的產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打破了“學在官府”、“官守學業(yè)”的傳統(tǒng),使文化知識傳播于民間;私學的自由講學、自由傳授也促進了各學派的形成,揭開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的序幕,也出現了一批重要的思想家,他們的思想中,有部分體現“平等精神”,如孔子的“有教無類”、孟子的性善論的人性平等說、墨家的“兼愛”等思想。
(1)孔子思想中有關于平等思想的體現
孔子創(chuàng)辦私學后,在招生對象上進行了相應的革命,實行“有教無類”,意思是說,實施教育,不分等級、種類。可從兩方面來理解這一觀點:第一,播學于平民。孔子不分貴賤、貧富、等級招收學生,他的學生中貧賤者占多數,這是“有教無類”的一個重要方面。第二,播學于四夷??鬃硬环值赜颉⒎N族招收學生,孔子不分國別和種族招收學生,這對于傳播華夏族的先進文化,是起了積極作用的。
(2)孟子思想中有關于平等思想的體現
孟子提出“性善論”,認為人性本善,人之所以高于禽獸,就因為人性中具有“善端”,即善的因素或萌芽。孟子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猶其有四體也。”孟子認為凡是人類都具有先天的德性,如同有口便能嘗味、有耳便能聽音、有目便能觀色一樣,有心便能識理義,人人平等,“堯舜與人同耳。”
(3)墨子思想中有關于平等思想的體現
墨子認為學習完全是靠自我主觀的努力,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方能取得應得的成果。所以墨子主張凡教導人學習,教者必須具有一定的主動性,對學者也要有一定的強制督促,教其不能受外界客觀的干擾影響。提倡“兼愛”的思想。
綜上所述,先秦的一些思想家的教育思想中的確體現了某種平等的思想,然后,這種平等的思想是一種狹隘的平等的思想、是一種不徹底的平等的思想。例如,孔子雖然提出“有教無類”的思想,但是另一方面又宣稱“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認為下等民眾不必受教育,或不能收同等的教育,因此,孔子的“有教無類”并不是真正的平等。
勤思考研點評:本題重點考察基礎知識掌握。
56.某教師試圖采用榜樣法和當眾表揚的強化方式培養(yǎng)兒童形成利他習慣,
這一做法最容易引起學生何種行為?
如果要使行為成為習慣,所需要的內部外部條件以及理由是什么?
這一過程需要什么樣的強化。
答:(1)最初使學生形成的是具體的、能受到老師表揚的利他行為,相當于布盧姆等人價值內化的接受和反應水平。這種學習是通過替代學習進行的。
(2)使用這種方法形成利他習慣,內部條件是學生有利他的信念,外部條件是榜樣的行為及其后果以及對學生本人利他行為的強化。
(3)僅以表揚做強化物是不夠的,還要注重學生的自我強化,即自己為自己提供強化物。形成高尚的利他習慣一方面要發(fā)揮兒童認知中介的作用,讓他們對看到的榜樣行為及其后果以及自己的行為后果進行認知加工、思考,形成思想認識。另一方面給兒童提供榜樣行為及其后果。此外,利他習慣屬于價值內化的高水平,需要長期的教育。提供自私的榜樣的同時如能提供對該榜樣的懲罰并引導兒童思考,則對利他習慣的形成是必要的。如果只提供自私的榜樣而缺乏對榜樣的懲罰則對利他習慣的形成不利。
57.某校進行了一項通過反思活動提高知識遷移能力的實驗研究,研究者將高中一年級五個班級用抽簽的方法抽出兩個班決定其中一個為實驗班,另一個為對照班,實驗班和測驗班在實驗之前測試他們之間的遷移能力進行了統(tǒng)一測試,實驗開始后,兩個班級使用同樣的教材,同樣進度,對照班以常規(guī)方式進行教學,但對實驗班每節(jié)課提供5分鐘反思練習并布置一定量的課外反思作業(yè),要求學生按時完成,持續(xù)一個學期后,用統(tǒng)一測試方法檢測檢測實驗班學生知識遷移能力明顯優(yōu)于對照班。
該實驗采用何種設計類型?
答:隨機分派控制組前后測設計。
該實驗研究假設是什么?
答:反思性教學對于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提高有重要影響作用。
該實驗的自變量、因變量和無關變量是什么?
答:自變量是反思性教學,因變量是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無關變量包括:兩班同學原有基礎的影響,兩班原有師資隊伍的教學水平的影響,歷史的影響,前測對后測造成的影響等。
該實驗設計的優(yōu)缺點是什么?
答:優(yōu)點包括:(1)在高中一年級中整群抽取,不打破原有班集體活動;(2)利用抽簽的形式進行分配,滿足了隨機分配的優(yōu)點;(3)有控制組有對照組,便于檢驗結果;(4)有前測有后測,從而可以控制測驗、工具以及統(tǒng)計回歸等因素的影響;(5)兩班使用同樣的教材,同樣進度,相應減少無關變量的影響。
缺點包括:(1)沒有打破原班集體,利用隨機抽取的方式,無法控制兩組同學之前的學習成績、學習習慣等歷史影響;(2)前測將會對后測產生一定的影響。
該類型實驗報告應該包含哪些基本要素。
答:(1)題目;(2)前言;(3)研究方法;(4)結果;(5)討論。
添加芒果教育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教育學考研芒果學姐”,關注【教育學考研芒果學姐】微信公眾號,在教育學考研芒果學姐微信號輸入【以南京師范大學為例: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真題、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分數線、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報錄比、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考研群、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學姐微信、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排名】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教育學考研
本文來源:http://alternativeofficeassistance.com/jiaoyuxue/jiaoyuxue_35511.html